【ZiDongHua 之滋东化金融收录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国新 生物技术】
 
  打通产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年内将落地
 
  9月23日,《证券日报》记者从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跑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度’”平行论坛上获悉,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正在积极筹设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已经得到20余家中央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社会资本的出资意向支持,将在年内完成筹设和启动运营,努力打造一支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流基金。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表示,国资央企系统将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正在开展一系列工作,重点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目标引领,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优先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明确规模占比目标和托底保障目标,推动企业在优布局、上规模、提水平上持续发力。二是突出统筹推进,发挥国资委链接宏观经济和微观市场主体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维度监管能力,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筹设专项基金,打通产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为掌握工作成效,委托国投集团设计了“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三是突出投资带动,强化投资正向引导,加大授权放权力度,今年前8个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国新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莫德旺在现场透露,中国国新正在积极筹设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一是以重大战略为导向,明晰投资策略。在专项母基金+产业子基金的战略上,统筹做好“一点一面一盘棋”全面发展。通过并购重组、培育孵化、成果转化等方式,多借助外部力量,多寻找外部优质项目,助力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扬优势、补短板。二是以创建一流为目标,强化运营管理。加强激励约束,建立一套突出战略性、市场化、专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全面考核体系。三是以价值创造为基础,履行责任使命。统筹兼顾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稳妥处理好基金与其他央企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关系,既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又充分体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的责任担当,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方向,也预示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程·丹增尼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推进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只有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发挥协同效应,才能事半功倍,行稳致远。下一步,国投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在生物制造、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布局,发挥好投资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与科研院所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方面的深度合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技术底座,进一步拓宽合作“朋友圈”,秉承合作开放多赢的理念,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发展,共享参与成果。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钟韧表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中化将持续优化业务布局。一是推进国内优势资源整合,联合组建国家生物种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动在生物育种底层技术、应用技术、新品种培育、新型生物育种工具与设备等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布局,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助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全面覆盖行业优质项目资源;二是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设世界一流种业研发中心,补齐产业化研发体系短板,研发我国农作物急需的高产、优质、绿色性状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及产品。围绕国家制种优势区域布局,高标准建设一流种子供应链,补齐种子加工产能,提升供种质量和市场运销效率,并带动区域制种产业效益和品牌提升,支撑我国种源自主可控;三是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提升企业优势业务,大力培育重点潜力业务,积极探索远期接替业务。
 
  “面向未来,中国中化作为综合性化工领域央企,将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着力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保障国家关键领域供应链安全稳定,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化工企业。”钟韧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现场,“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亦正式启动。据国投集团总裁助理、中投咨询董事长孟书豪介绍,该指数由国务院国资委委托国投集团研究,是反映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数,包括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在反映重点领域发展情况的同时,着力勾勒出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景图”。二级指标重点考虑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要求。设定为“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产业生态”“发展成效”,引导中央企业重点发力、取得实质性突破。三级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个性化指标两种类型。从经营数据等方面体现规模类成效,从重大任务进展、关键资源投入等方面体现保障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