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座“会思考”的城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看病不用重复排队,就诊结束后回家再付费;去旅游“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找不到车位,手机轻轻点击,智能导航轻松找车位……这一切智能化的场景,在一些中国的智慧化城市已成为现实。而这种智慧化,得益于城市大脑。
 


  所谓城市大脑,是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城市协同和智能中枢,可以对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优化调配公共资源。2016年,浙江杭州在国内率先启动城市大脑建设,用数字化的方式为超大城市提供治理方案。从最初的治堵,到治城,再到今年的治疫,如今,杭州城市大脑已包括了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在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对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城市大脑是如何用数据感知城市、治理城市的?近期,本报记者走进位于杭州云栖小镇鲤鱼山街的城市大脑大本营,在跳动的数字中解读“数治”的奥秘!

  数字治堵:实时监测 智能调控

  交通拥堵是现代大型城市的通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使得治堵成为国内许多城市治理中面对的难题。在这方面,城市大脑大有可为。而杭州的城市大脑建设,也正是以交通领域为切入口开启的。

  就像人脑需要信息输入才能不断思考一样,城市大脑这个智能中枢也需要数据输入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城市的运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在杭州城市大脑的总部,有一个大型显示屏,上面实时更新杭州主城区在途车辆动态数据。这些交通动态数据,为城市大脑这个智能中枢的科学治理和智慧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据交通部门透露,基于实时机动车数量,城市大脑可以对各个路口的信号灯时长进行动态调节,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全局优化,从而改变了过去依赖人的经验进行局部交通疏导的做法。

  在杭州生活了十年的市民左先生,因为工作原因,时常要往返于下沙区和滨江区之间。此前,他常常因为拥堵的交通苦恼。这几年,他明显感受到了杭州路况的改善,原因之一是红绿灯变“聪明”了。“如果这条路上车辆比较多,对面道路车辆少,绿灯就会自动延长通行时间,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左先生说。

  城市大脑不仅能够动态调节信号灯时长,还能自动识别道路交通事故,并给出解决方案。摄像头会把采集的数据第一时间传输给“大脑”,同时将事故造成的周边区域道路拥堵信息也回传给“大脑”。根据传回的信息,交警决定是否出警、几人出警、在哪几个路口疏导交通。杭州使用智慧交通系统后,交通部门不超过8分钟就能到达现场处置事件。

  “城市大脑就是未来数据资源时代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就像当初修了路、有了电以后,城市发生了巨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大脑’就像电网一样,用计算能力和数据价值造福每一个家庭,让更多的人更幸福地生活在城市里,免受堵车等城市病的困扰。”杭州市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说。

  在城市大脑精准调控下,杭州“数字治堵”成效显著。在百城拥堵指数排名中,杭州从2014年的前2位降到了2019年的第35位,高峰期间平均行车速度提升了15%,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了一半。

  数字治城:一键可达 便民利民

  从治堵开始,城市大脑不断进化,逐步实现了城市的综合治理。城市大脑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数据助力下,市民可以“一键”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

  2019年9月30日,杭州城市大脑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它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综合体现。作为面向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数字驾驶舱为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了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服务平台,把精细的便民服务精准“滴灌”到百姓手中。

  “舒心就医”是城市大脑的一个应用场景。原来的就医模式中,医院挂号、化验、开药等环节多次结算,反复排队,非常浪费时间。城市大脑通过多部门信息联动,分析用户信用情况,给患者门急诊500元至5000元不等、住院1.5万元的就医信用额度,实现“先就诊再付费”。“停车难”也是生活在城市的一大痛点。城市大脑推出智能停车应用场景,通过数据综合分析,不仅能够实时帮助车主找车位,而且能够实现“先离场后付费”一条龙服务。

  “数据的价值是需要通过应用来体现的,城市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城市大脑提炼加工、融合交互、协同调度,可以让数据作为基础资源流动起来,发挥其最大价值。”杭州市数字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大脑通过应用场景来实现价值,从“舒心就医”到智慧停车,再到涉及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等多领域的智能服务,仅杭州城市大脑就已覆盖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随着数字驾驶舱的上线,城市大脑脑容量不断扩容,构建了四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级的中枢系统、部门的系统和区县的平台、各级的数字驾驶舱以及不同的便民服务场景。目前,杭州城市大脑接入了全市49个市级单位,15个区、县(市),13个街道及2个区级部门,共155个数字驾驶舱,让城市的数据资源系统地服务于城市的运行。

  数字治疫:精密智控 “码”上出行

  城市大脑根据应用场景需求,不断学习,不断进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杭州城市大脑快速反应,以数字化的方案为抗击疫情提供技术支撑。今年2月9日,杭州推出“健康码”。仅用了7天时间,“健康码”就走向全国,并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推广。

  绿码通行,黄码、红码分别进行7天、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疫情以来,亮“码”通行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间,如何管住“重点人”,实现精密智控?杭州城市大脑基于个人诚信前端和大数据运算后台,推出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市通行的“健康码”。

  随着疫情进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阶段,城市大脑推出新应用场景——“亲清在线”系统。该系统依托城市大脑中枢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公开数据协同、在线互动,帮助个人和企业最快速度实现惠企政策在线兑付,实现政府服务效能提升。

  “叮——您有一笔政府红包到账。”日前,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全超,通过“亲清在线”平台收到了临安区中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补助款。让记者惊叹的是,原来需要至少一个月才能拨付的款项,通过城市大脑数据同步比对,从提交线上登记,到资金到账,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城市大脑打通了原有的信息壁垒,建立了一个超级数据协同中心,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中枢化解决方案。“通过中枢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服务,极大提高了全市数据和系统的协同能力,真正打破了数据孤岛和信息碎片化现状,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杭州市数字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相信随着国内城市大脑建设的日益成熟,未来中国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