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的线上教学日益普遍。这种教学方式为高等教育普及作出了贡献,并使广大高校师生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继续工作和学习。不过,也有学者提醒,线上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变成内容创作者,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也不应被完全抛弃。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催生了有关让教学走向自动化、教学由学习者驱动的提议。在未来20年里,专业教师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不过,人类教师具有一些难以被机器替代的独特优势。

 

  教师应成为学习社群领头人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和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提出“探究社群”(community of inquiry)的概念。他们认为,教育活动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认知存在(cognitive presence)、社会存在(social presence)、教学存在(teaching presence),即学习者、学习社群、教师。出现线上教育之前,学生聚集在一起听课、讨论、交换笔记、向老师提问。数字技术在帮助学生进行远程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脱离课堂和校园,远离了学习社群。

  回顾人类历史,“大学”诞生时,书籍基本是手抄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书籍制作成本下降,于是有人预言“大学将消亡,今后人们看书自学即可”。电视机普及后,亦有人预言“电视教育将取代实体课堂”。今天,人们能通过网络获取空前丰富的信息,而且其中许多是免费的。“大学将死”的预言随之再现,因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学习,大学似乎可有可无。

  199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伊莱·M. 诺姆(Eli M. Noam)在《电子产品与大学的黯淡未来》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过去,人走向信息,信息储存在大学里;未来,信息将走向人,无论人在何处。到那时,大学的角色是什么?”诺姆本人的回答是:未来,实体大学的优势更多地在于学校构成一个社群,而非纯粹提供信息;更多地在于辅导,而非“批发式”授课。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副教授大卫·凯勒曼(David Kellermann)表示,从提供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到录制经浓缩简化的课程短视频,高校变得越来越像内容提供商,这样下去恐怕会偏离高校的本来使命。在凯勒曼看来,内容可以为学习赋能,但不能提供教育。单纯输出内容也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按照杜威的理念,如果教师将时间花在制作视频上而不是与学生互动,高校甚至难以称为“教育机构”。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时可以作为内容创作者,从事教学工作时则应作为“内容聚合者”,后印刷时代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内容的场所。当前,人们已经面临内容过量供应、信息过载等挑战,如果大学课堂变成授课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变成视频录制者和编辑者,教育将失去灵魂。现代高校教师可以将自己视作社群或团队的领头人,学生则是社群或团队的一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走过高等教育的旅程,并始终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为教学目标。

  人类教师有难以取代的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高校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这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线上教学成果显著,某些学科甚至能达到与线下教学同等的效果。在很多高等教育系统内,这将成为线上教学永久化的一个转折点。而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线下教学逐步放开,高校应做好开展混合型教学的准备。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学教授尼尔·塞尔文(Neil Selwyn)对本报记者表示,伴随混合型教学方式而来的一大挑战是,我们必须思考线下实体课堂的“附加值”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继续投资于教师培训。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催生了有关让教学走向自动化、教学由学习者驱动的提议。在未来20年里,专业教师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不过,人类教师具有一些难以被机器替代的独特优势。

  第一,人类教师经历了学习过程。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本身,还能告诉学生自己是如何记忆和理解知识的,因为他们也曾处在学习者的位置。这一点是人类独有的。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人类,它们无法完全像一个人那样帮助另一个人学习。

  第二,人类教师能建立认知联系。一个人能够感知到另一个人此刻的认知体验并据此作出反应,这是人类独有的特征。学生和教师的面对面接触提供了相互参与彼此大脑思考过程的宝贵机会。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大卫·K. 科恩(David K. Cohen)所说,与学生换位思考是教师独具的能力。尽管计算机科学取得了惊人进展,人类思维的许多方面尚不能以这种方式被机器识别并建模。

  第三,人类教师能建立社会联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义务,没有学习者的配合,教师无法启动教学过程。好的教师善于与学生建立人际联系,帮助学生评估特定情况下怎样做效果最好。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建立起对学习的共同承诺,通过鼓励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维持双方的互动。这些人际技能对人类而言是自然的,对机器而言则不是。

  第四,人类教师使用肢体语言。教师用肢体为“教学表演”注入活力,教学的许多微妙之处是通过肢体语言(音量、目光注视的方向、表情动作)表达的。在讲解抽象思想时,肢体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关键的一点是,人类面对同类的肢体动作时,其反应与面对非人类时截然不同,无论模拟物有多么逼真。例如,被一个人直视和被一个仿人机器人直视的感觉具有质的差异。

  第五,人类教师可以临场发挥。临场发挥是良好教学的一个关键部分,好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而是将既定目标和现场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调整。教学需要创造性、创新性、自发性,教师和学生彼此“试探”,寻找并建立共识。这一过程是无法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的。

  在塞尔文看来,人类教师的这些优势在当前“自动化课堂”浪潮中被忽略了。此外,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时,还需注意避免教师超负荷工作。在许多国家,教师感到压力很大。他们不得不通过过量工作来满足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在家办公非常方便,但很容易因为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不清而超时工作。另外,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摄像和录音设备、内容制作软件、稳定的网络服务等)以保证在线课程质量。同样,也有许多学生负担不起家用网络服务和设备,高校应注意这种情况,避免线上教学加剧不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