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NHOW 推好”观察与学习:文明相处之道】

  • 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都是人类文明华章的精彩呈现,都是值得珍视的文明瑰宝。
  • 我们应当采取学习借鉴、交流交融的态度,在保持自身文明历史主体性的前提下,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识形态差别之上进行兼收并蓄,充分汲取各种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积极因素,促进不同文明相通相融,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我们应当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坚决摒弃文明冲突,消除文明隔阂,加深对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赏,在推进自身文明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
  • 在当今世界文明版图上,不同文明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长、相得益彰的双赢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文明存续的前提、文明繁荣的基础。

 

 

 黄坤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

 

 

  “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以“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很有意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格局深刻复杂演变,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这让我们深切认识到,在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的今天,越来越要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第一,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坚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习近平主席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纵向上不同时期文明的发展演化和横向上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多元并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都是人类文明华章的精彩呈现,都是值得珍视的文明瑰宝。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在价值上是平等的。了解一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视、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自视甚高,就不能参透文明的奥妙。我们应当坚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各自文明的权利,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

 

 

  第二,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加强互学互鉴、交流交融。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明清以后的“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既给予西方文明自我反思、复兴发展的养料,也对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起到了催化作用。这充分表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文明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两千多年前人类在不同地域形成的几大“轴心文明”,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但这些文化彼此是相通的,最终必将走向融合。这是文明的滴定,也是精华的萃取。我们应当采取学习借鉴、交流交融的态度,在保持自身文明历史主体性的前提下,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识形态差别之上进行兼收并蓄,充分汲取各种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积极因素,促进不同文明相通相融,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倡导开放包容、美美与共。习近平主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如果以“文明进化”、“文明冲突”、“文明隔绝”来认识和对待文明,甚至以所谓“先进文明”打压、取代其他文明,那将是历史的悲剧、文明的灾难。中国学者费孝通很早就提出,文明之间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文明蕴含的内在追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的文明不仅是将不同民族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更是促进时代发展潮流滚滚向前的强大动力。我们应当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坚决摒弃文明冲突,消除文明隔阂,加深对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赏,在推进自身文明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

 

 

  第四,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促进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习近平主席指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在当今世界文明版图上,不同文明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长、相得益彰的双赢关系。当前,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将近70个国家的12亿人口深受疫情蔓延、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迹象日益明显,今年许多国家都遭遇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天。这再次发出警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唯有携手同心、团结向前,才能守护好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

 

  和平与发展是文明存续的前提、文明繁荣的基础。习近平主席洞察历史发展大势,聚焦全球共同挑战,鲜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这是蕴含中华文明智慧、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的中国方案。我们应当秉持和衷共济、团结合作的原则,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挖掘各种文明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有益成果,以文明之光照亮世界和平发展之路,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中外哲学社会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高峰论坛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希望大家围绕论坛主题深入讨论,碰撞思想火花、提出真知灼见,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