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福建制造不仅是福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制造发展逻辑、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和风向标

➤预计到2025年,福建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例将达66%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数达20个以上

 

 

  做大做强福建制造不仅是福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制造发展逻辑、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和风向标。

  拓宽优势产业护城河

  安踏近年来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并不断拉近和国际头部企业的身位。亮眼的成绩,得益于这家企业近年来持续保持危机感,不断提升产品的创新力和品牌力。

  安踏品牌鞋创新管理中心高级总监蔡之本介绍,自建立国内第一家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以来,安踏就不断夯实自主创新研发,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目前已经超过2.2%。“从一双鞋的各个部件,到专业竞赛运动服装的每一块面料,我们始终把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创新放在资源投入的首位。”蔡之本说。

  鞋服、纺织、石化、建材、食品……福建在诸多制造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占比大、品牌知名度高、产业集群完善。

  今年8月,海峡两岸合资的最大石化项目——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安全投料试车,成功打通乙烯装置全流程。

  据介绍,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目前已有9家企业投产,年产值达到720亿元。此外还有在建的8家企业,即将开工的11个项目,再加上重点在谈项目全部落地投产后,该基地年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相当于漳州市目前工业产值的80%。

  锻长板、强制造、优产业。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47家,千亿企业2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省级222家。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在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的工厂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平均每分钟,公司能生产一辆电动汽车。”公司车身车间的高级经理李琪介绍说,公司从2019年9月正式投产,投产两年来产能节节攀升,现在每年的产能做到24万辆,生产计划已经排到年底,“即使这样依然是供不应求,市场盯着工厂要车”。

  “工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几大特点,采用了大量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可达99%。”李琪说,与上一代智能制造相比,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实现了交付周期缩短10%、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产量提高50%,成为目前亚洲最先进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智造基地之一。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引进一家企业形成一个园区、成就一个集群的故事,在宁德持续上演。

  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是福建谋篇落子产业结构优化的缩影。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结构短板,近年来,福建省持续补足新兴产业链条,创新引擎在八闽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一款厚度仅0.03毫米、被业界称为“手撕钢”的不锈钢新产品,是企业今年最新研发的。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伟说,这一款产品差不多是A4纸三分之一的厚度,可以弯曲折叠20万次以上,主要应用于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还有一些传感器、储能类的电池,以及一些高科技的领域。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创锂电池国产检测设备的先河,自主研发三毫秒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检测系统,成功替代进口设备;智恒科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监控城市供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将窄带物联网、区块链等融入居民优水直饮的监测管控系统,成为智慧水务的领军型企业。目前,已有221家福建企业成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企业“加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智能制造风生水起

  陶瓷卫浴产品的生产原本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但通过智能化改造,如今的生产正变得更绿色、更高效、更智慧。

  “我们的机器视觉检测可实现自动质检,通过5G边缘计算和AI人工智能算法,检测机器可以进行视觉学习,相关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它的质检速度将比人工质检提升10倍左右。”洪新民说。

  给一件西装上衣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西裤,看似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动辄数以万计各种款式、各种尺码的流水线上,这却成了一个问题。

  智能化生产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管理模式、销售模式等生产关系的跃升。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厦门链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初打造出智慧石材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制造工厂和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

  大力推动智造升级、数字赋能空间广阔。据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仍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赋能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动感福建:《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政策解读

 

 

日前,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21〕12号,以下简称《规划》),现对《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福建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毫不动摇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着力点,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十三五”以来,福建省工业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16-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8个百分点。“十四五”是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全省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福建制造业发展实际,制定《规划》。

  二、目标任务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规划期限2021-2025年。《规划》主要内容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发展环境。一是总结发展基础。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产业集聚、企业实力8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十三五”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了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二是分析发展形势。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要求,对“十四五”期间福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

  第二章是总体要求。主要包括“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毫不动摇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着力点,大力实施“强制造”计划,着力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制造新模式、塑造产业新生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在基本原则方面,阐述推动福建制造业发展的实施策略,包括创新引领、高质发展,数字驱动、智能发展,企业融通、集聚发展,优化布局、协调发展,畅通循环、开放发展等五个方面。在主要目标方面,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等四个维度提出了20个具体目标。

  第三章是发展重点。围绕推动构建“六四五”产业新体系的要求,分行业提出制造业发展重点和优化路径。一是提升发展能级,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4个万亿主导产业;二是提速转型升级,提升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特色轻工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三是提前统筹布局,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6个前沿新兴产业。

  第四章是主要任务。针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需解决的共性问题,提出实施9项重点行动、13个重点工程(重点工程体现在各专栏中)。一是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增强制造业内生发展动力;二是实施固链稳链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三是实施循环畅通行动,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四是实施智造升级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五是实施绿色制造行动,培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六是实施质量标杆行动,提升福建制造品牌价值;七是实施龙头引领行动,营造协同配套产业生态;八是实施园区提升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九是实施闽台产业合作行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第五章是保障措施。提出从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强化项目招引落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