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12-6-30 关键词:能源管理 节能环保 节能降耗  由国家发改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于6月10日~13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北京市作为主办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了表率。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市主动调控宏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市能源需求增速明显回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以不到1%的能耗增量支撑了8.1%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6.9%左右,为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盘点近几年北京市的工作,表现出六大亮点、六大率先和九大创新。  能源利用率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北京节能成效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能源利用率位于全国首位。北京市万元GDP的能耗,由2005年的0.792吨标准煤,年均下降26.59%,下降幅度位居全国首位,绝对值全国最低,是全国唯一连续5年完成年度目标的省级地区。  第二,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经济特征初步显现。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9.6%提高到2011年的75.7%,低能耗服务业快速发展。高耗能企业加快退出,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流程、焦化厂、化工二厂等搬迁调整或全面停产,累计推动180多家“三高”企业退出。  第三,能源结构优质低碳化调整成效显著。2011年,电力、油品、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煤炭消费比重大幅降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2%。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约11%。  第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成立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成立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  第五,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逐步增强。连续4年编制发布《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荐目录》,推广了45类175项新技术、新产品。累计推广节能灯3200只,在全国率先实现居民家庭、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推广工作的基本覆盖。  第六,政策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节能降耗管理体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强化落实节能属地管理责任,开展区县、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工业、统计等部门联动。  建立奖惩机制推动节能工作  2007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对未按规定取得节能审查批准意见和未按规定提交节能登记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北京市发改委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对没有节能验收记录的建设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样不予验收备案。  在此之前,2006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成立了市节能监察大队,编写了全国首部《节能执法实用手册》,各区县积极配合市节能监察大队开展了系统节能执法监督检查。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了更好地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2010年,北京市发改委制定了《北京市节能减排奖励暂行办法》。节能减排奖励工作实行公正、公开、择优原则,奖励资金与节能减排及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成果挂钩,奖励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由市级财政安排。  在国家发改委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地后,北京市发改委根据本地企业的生产条件和产品结构特点,科学分析其节能潜力,给各个企业下达了节能指标,并与之分别签订《企业节能目标责任书》。  “北京市还率先制定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并率先建立清洁生产全过程工作体系,围绕以上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可行且富有成效的工作。”这位负责人说。  节能服务和监督并重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时期,北京市节能工作领域初步形成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工作机制。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召开季度会商会,由相关部门参加并提供书面材料,形成季度分析报告,发布预警等级。  实行能源消耗等额管理、建立能源审计制度、探索开展碳排放交易……北京市在节能措施方面创新不断。  在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后,2012年3月,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成立了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组建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企业联盟、中介咨询及核证机构联盟和绿色金融机构联盟,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电子平台系统。  2011年12月,北京市首批135名能源管理师获颁证书。今后,重点用能单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政府部门相关规定聘任能源管理师上岗,无法保障能源管理师履行职责的,将在年度GDP能耗考核时予以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