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全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总装车间,6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前紧张地忙碌着,给主车架依次安装发动机、天窗、内饰件……平均每52秒,就有一辆汽车下线。

4月29日,看着眼前繁忙的场景,长城汽车徐水分公司管理中心副部长封华长出了一口气。他向记者扬了扬手中的生产计划表:“今天计划生产900辆汽车,这个产量已达到了徐水分公司去年同期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河北保定这个全国闻名的“汽车城”,268家为长城汽车供应零部件的企业同样马不停蹄地运转着。

保定市副市长曹海波介绍:以长城汽车为龙头,保定汽车产业链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占全省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

产业链长、涉及企业多、产值规模大,汽车又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条产业链的协同复工复产无疑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和两个多月前停产时的萧索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条千亿级产业链如今已重新焕发了活力。

100多家零部件企业复工的瓶颈:千亿级产业链期待畅通

“这268家零部件企业,哪怕其中只有一家企业停产、缺少一颗螺丝,长城汽车也无法复工复产。”长城汽车总务人事部部长岳瑞波告诉记者:这条产业链协同复工、恢复活力,是从零部件企业开始的。

为长城汽车提供启动电池的风帆公司徐水高新电源分公司,与长城汽车徐水分公司仅一路之隔。长城汽车在保定生产所需的电池近半数来自这里。

“我们2月10日复工,当天就为长城汽车生产了两千多支电池,解了燃眉之急。”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金朝的话与岳瑞波所说的如出一辙: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必须抢在长城汽车复工前开工,才能确保产业链畅通。

然而,为准备复工,这268家零部件企业当时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疫情防控压力大,畏难情绪一度在企业间弥漫。
当岳瑞波对这268家零部件企业逐一摸底,询问能否协同复工复产时,竟然遭到了100多家企业的一口回绝:根本不可能开工!


有一家物流园,承担着零部件仓储物流的职能,是产业链协同复工的重要一环。很多零部件企业在这里设有仓储库房,涉及4200多种零部件。如果物流园大门紧闭,零部件就运不出来,复工复产根本无从谈起。

岳瑞波专程登门拜访,没想到物流园的负责人断然拒绝:“物流园能不能开门复业,不是我说了算,是政府说了算,是疫情防控形势说了算。”

像这样的“闭门羹”,岳瑞波已记不清吃了多少次。好多零部件企业位于保定市城中村,为防控疫情,村里拒绝外面车辆进入。一提复工,有的村委会主任当场就急眼了:你到底是让我防疫?还是让我放开管控?有的企业外地员工多,直接怼了一句:你去给我把工人接回来?

压力山大,困难重重。复工复产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但这条千亿级产业链长期停止运转,带来的是难以承受之痛:

算经济账,汽车产业是保定第一大产业,由于停产每天给相关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万元;算民生账,这条产业链直接维系着10万余人的就业。此外,这条产业链在全省举足轻重,如果长期停产,全省汽车产业都将遭受重创。

打通产业链的“秘密”:“堵点”是这样清除的

打破僵局,呼唤机制层面的创新。一种政府、企业间多向联动,能够随时解决问题的协同机制、应急机制急需建立。

2月16日,一份调查报告摆在了保定市政府的会议桌上,上面清楚地列出了长城汽车和100多家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

当晚,会议室灯火通明,市领导和其他与会同志对难题逐一研究。会上决定,必须马上建立联动的复工协同机制、应急机制,由政府、企业组建“汽车产业链复工专班”,作为指挥调度中心,对产业链上依靠单个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实行一天一调度。此后,市领导等又多次赴现场和企业一起解决相关问题。

一个个阻碍协同复工的“堵点”被清除了:

村里不允许外面的车辆进入,那就给相关企业经过健康筛查的职工发放通行卡。有的企业存在畏难情绪,那就帮助企业做好防控,让企业放心复工复产。员工返岗难,那就派出“点对点”运输大巴。

村里的路终于打通了。一辆辆货车将生产急需的零部件运到了长城汽车的生产线上。

畏难情绪逐渐消失了。市里、区里协调医院帮助企业做好体检、消杀等防控工作,制定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南》,明确复工复产的防控标准。同时为企业协调了大量口罩、消毒剂、测温枪等防控物资。

繁琐的复工手续变简单了。只要达到复工标准,企业在提出申请的当天就能办好手续。


返岗的路变得顺畅了。市里协调了30多家酒店作为隔离专用场所,开通了“点对点”接送员工返岗的大巴。

职工的心里更踏实了。落实好各项防护措施是复工复产的前提。错时上下班,错峰用餐,每天早晚各测一次体温,戴口罩、不扎堆……严密的措施织就了一张防护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