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产业在逐渐“升温”的同时,诸多隐忧逐渐浮现。这条路该怎么走,今天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着人们该拥有一个怎样的“低碳”明天......

  最近有两则消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一拖再拖的新能源个人购车补贴政策终于出台;受新能源话题的影响,在二级市场上,多只新能源领域的股票近来的走势也趋于上涨态势。新能源产业在逐渐“升温”的同时,诸多隐忧也逐渐浮现出来。繁荣背后有隐忧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中国进入开发新能源的快车道。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国家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增长率为年均144.3%,2009年投资达346亿美元,占世界第一。从时下看,新能源的发展,可谓形势喜人。  以其中发展最快的风电为例,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仅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约22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已迈出重要步伐,仅西部地区就已经建了622座,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随着节能或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实施,在相关部门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汽车厂商都有新能源汽车上榜,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超过了100个。  但是,这种“繁荣”之下却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而大型风电场建设与土地占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与遍地开花的新能源项目形成反差的是,新能源产品存在企业和政府热、用户冷的状况。就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推广来说, 虽然厂家的热情有增无减,但市场一直冷清。据了解,思域hybrid曾经降价近2万元促销依然卖不动。充电式和纯电动车的补贴虽然颇高,但面临着电池成本高、充电标准不统一、充电设施配套亟缺的状况。人们担忧的是,“繁荣”背后是否存在“虚火”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宣称获得纯电动轿车技术的整车企业已超过40家,数量远远超过日本和美国。  有专家直言,中国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发展缺乏周密、细致规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但普遍存在产业链尚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的问题,一些行业的发展让人依稀看到了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盲目扩张,然后艰难调整产能结构的影子。低碳旗帜的高成本困局  需要直面的是,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的兴起,再一次将中国推到了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新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市场有种现象是,但凡贴上新能源标签的,多以低排放推介,高价格面市。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此前直言,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在社会上引发持续热议。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新能源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弱。中国风能发电的成本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4倍。成本太高,影响了大规模推广。仍以汽车行业为例,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池充放电的次数国际先进水平仅能达到3500次,国内所有厂商普遍不超过2000次。在成本方面,商用化标准把“每千瓦小时”电池的价格定格在了1200元,而国内普遍水平在4500元到5000元。  在低碳旗帜下,新能源是否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业内莫衷一是。太阳能发电也并非绝对的低碳产业。太阳能发电过程环保,但是多晶硅的生产耗能很大。从动力汽车来看,发电本身会造成对整个资源环境的消耗,特别是现在70%至80%的电来自于煤炭,充电式和纯电动车还是在消耗传统能源。  专家指出,中国新能源的推进必须破解高成本的困局。毫无疑问,对于新生事物新能源产品来讲,接受市场检验是第一位的。传统能源清洁化任重道远  从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研究中可以看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将达到15%。也就是说,煤炭等传统能源还将在很长的时间担当中国能源的主角。  发展生态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政府、企业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专家认为,就当前而言,在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常规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是最为现实和迫切的,也是大有可为的。最现实的路径就是加快煤炭等的高效、清洁生产和利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应重视传统的汽、柴油车新技术的研发,因为电动汽车是在传统汽车基础上更换了新的动力总成。如果传统汽车搞不好,将来新能源汽车也会落后于汽车发达国家。  新能源,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新路?一个共识是,我国新能源发展应长远规划,科学规划和布局,避免追求短期利益,摆脱粗放发展的“老路子”,切忌一哄而上,重复开发。要在提高关键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上下工夫,国家应加大鼓励、支持力度,贯彻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的方针。国家的补贴资金,也应补贴给自主开发的产品。  诚然,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是为了赶时髦。就目前我国国情,如何让新能源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或者最重要的增长点,成为推进生态经济、实现清洁发展的新引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自动化网莫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