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企业招人难浅析大学人才培养结构

2011年04月22日13:56

  教育部已于2010年11月启动了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项目(简称IAAT项目)。据悉,该项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立项,并成立了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

  该项目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工作自动化人才,宗旨是提高自动化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据项目领导小组的一位成员介绍,“IAAT”的一大特点是由工控网(gongkong)负责教研、运营、推广。“IAAT” 跟踪自动化领域最新进展,以建立科学、系统、专业、先进的课程资源为己任,按照工业化行业领域岗位需求开展高技术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考核、认定等工作,并最终完成人才就业的定向输送工作。

  工控网(gongkong)注册用户220万人,注册企业用户21087家,采用问答调查表和座谈会等形式先后调查了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就企事业单位对一线或基层维护、管理岗位人员学历层次的要求,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应学习的课程,企业招聘人才的途径和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企业对毕业生专业技术类证书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过两年的调研获知市场概况如下: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单纯的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用人企业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文凭因素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专业技术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岗位和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对比得知,企业对学历文凭因素的考虑正趋于淡化。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工作岗位仍处于人才需求无法满足的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它占1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崛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将是无庸置疑的。

  通过调查还发现,企业招聘基础性人才的渠道方式多样化,通过现场人才招会方式获取人才的占33%,企事业人事部门证明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人才最为有效。其次是通过人才网站查询猎取人才的占11%。通过专业报刊媒体的占22%,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推荐和校园招聘会方式的各占22%,其它方式的占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本专业毕业的应届生往往要经过至少一年的培训或试用,才能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这就是,“大学里学的与社会上用的脱节”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是按照学科设置专业,而社会是按照岗位和行业选择人才,学科的内在逻辑是一定的,而岗位千差万别。从高校课程设置和企业用人需求很明显可以看出教学与就业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

  结合目前的三大特点:

  一是企业需求旺盛;

  二是专业学生庞大,且就业困难;

  三是供需脱节,两头大,但对口很小。

  “IAAT”项目管理办公室通过对76家用人企业HR访问了解到,更多自动化企业表示在目前高校工业自动化方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上建议抓住如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应建立在对一般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并坚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

  2、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与社会就业紧密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3、自动化技术专门化课程需要及时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情况,体现针对性特征,因而,应把参与现场设备操作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

  4、“产学合作”既是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举措;“产学合作”既是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办学模式的一种实践,应坚持不懈。

  只有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确立的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院校的专业设置才能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