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1年04月25日 13:09:03  来源:

   ——专访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晓华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4月25日电(记者 凌军辉)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必须破解的难题。近年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初步建成技能型教师队伍,毕业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逐年提高,服务社会和企业的水平明显增强。近日,记者围绕"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题采访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晓华。

   记者: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石是校企合作,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取得哪些成效?

   杨晓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学校以"工学结合"为抓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共获得金牌40多块,银牌70多块,铜牌120多块。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而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探索和研究,我校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校企合作体系,企业的表现形式有:以学校为主体的创业型企业--学生创业中心、南京大地测绘院,通过引企入校形成的共建型企业--爱苏电子、南京祥瑞建材检测中心等,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合作型企业--江苏地质职教集团。目前,学校有校企合作企业108家,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实现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多元化,主要有:1.引企入校模式,2.办校入企模式,3.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4.订单式模式,5.顶岗实习模式,6.工学交替模式,7."三进三出"模式,8.项目驱动模式等。

记者:目前,各地高职院校在探索"工学结合"时采取的模式都不尽相同,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有哪些特色?

   杨晓华:为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学校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第一,通过创建校办企业,推进工学结合。 "江苏大地测绘院"是我校的校办企业,目前靠挂在我校地质工程系。在有生产任务的时候,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将调整教学,安排学生并在老师带领下参加生产服务与实训,实现产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地质工程系依托这个校办企业也为学校创造了每年100多万元的产值。第二,通过创建校办仿真企业,推进工学结合。校办仿真企业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设备资源和教师的技术资源,依照企业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来创建和运行的企业,它除了企业的法人是模拟以外,其他都和真实企业一样开展业务运作,它实现了三大功能,即教学实践功能、学生创业功能、企业服务功能。"天羽装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是我校建筑工程系教师自愿集资流动资金6万元成立的一个仿真企业,靠挂在社会企业"江苏天一建设有限公司"的名下,它可以承担学校后勤部门的维修项目和社会上的家庭装璜项目,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第三,通过引企入校,推进工学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确立建筑工程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引进一家企业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作为组成部分,建筑工程专业引进的江苏祥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我校无偿提供1500平米的厂房并保证水电接通供企业使用10年,企业把近500万元的设备投放到学校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相衔接。企业每年为学校提供教学基金10万元,创建一个企业订单式教学班,引进企业专门培训课程开展专项教学培训,合格后推荐就业, 专业教师可随时到企业实践锻炼。第四,在企业中建立教学站(中心),推进工学结合。我校与苏州华荣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四队、苏州昆山建工局、江苏地质建材勘查大队等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学生结合专业的学习开展生产性实践,学校派驻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同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专业技能与生产技能的一体化。

记者: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在这方面如何突出"技能人才培养"特色?

   杨晓华:学校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五大特色:第一、课程设置突出五年一贯制原则。五年制高职的最大优点是五年统筹安排教学课程,有些文化基础课可适当拉长,专业基础课可适当前移。第二,企业参与,共同开发课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最总要到社会上去检验,用人单位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我校各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根据企业的要求而设置或者重新开发的,在开发课程时,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也有企业教材被直接引进到学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就实现了零距离对接。第三,课程设置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课程设置要利用生源优势,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必须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开设创新教育的有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和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参与应用性的科技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理实一体,突出技能。在教学方面实现模块化教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学校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学校基本实现了教师与车间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软件与硬件合一、教师与技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第五,课程设置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我校高职毕业生必须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