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急需更多的大国工匠”。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齐车集团电焊工张敬华赴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并带去了她今年的建议:“要进一步畅通产业工人成长通道,吸引年轻人加入制造业核心技能人才队伍”。




张敬华在齐车集团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技能人才,她焊接的产品被外国监造定为免检产品,她的焊件被称为“艺术品”,她所在的试制组干的都是出口车。

今年年初,在全球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企业被迫停工,一批批出口车交车在即……企业复工复产后,张敬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先锋表率作用,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带动试制组人员抢任务、保生产、保质量、保进度。她说,一定要把落下的时间进度抢回来。

每天,张敬华都早早地来到单位,先是协助防疫消毒工作,然后就忙碌在出口车生产现场,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岗位。她用工匠精神对待工作,标准操作,精益求精,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每一道焊缝都是精品、艺术品。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车齐车集团视察时指示我们“要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继续做好自主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这样我们才能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张敬华说,总书记说的要练好内功,就需要我们国家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但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严重匮乏。为了解这一情况,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张敬华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全国产业工人近2亿,技术工人近1.7亿,占就业总人口的25%,高技能人才近4800万,这一比例仅为6%。当前就业市场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在1.5~2,特别是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包括技师、高级技师非常短缺,我国技术工人总量短缺,高级技术工人更加匮乏,这是制约制造强国的短板,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工难,已经形成了长期的供需矛盾。而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出现了制造工业的传统专业招生报名人数比例最低的现象,特种作业、数控技术、智能制造等工业制造中最基础、应用性最广泛的技术专业遇冷,学生们普遍对车间工人的身份认可度不高,说明了我们目前劳动教育的缺失,以及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偏低。

为此,张敬华建议:要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让各类人才成为“明星”,在社会上重视和提倡劳动光荣观念,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资源,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进一步畅通制造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让更多的学生们提早规划未来的自己。从政策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技术工人当以掌握高技能为评价标准,要重视应用型学科建设,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上更大程度满足工业制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