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1年4月9日

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

(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领导包保服务产业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跃升,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提升战略性和全局性产业链为重点,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产业招商与技术突破、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以链长制为抓手,更加注重锻长板、补短板、强优势、固底盘,提高重点领域制造能力,提升产业外向度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主支撑。

二、主要目标

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即:汽车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光通信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纺织产业链、食品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提升产业链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国内、省内配套水平,重点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50-80家,力争突破“卡脖子”技术20项。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实施产业链外向度提升行动,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通过重点产业链的竞相发展,力争打造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国家级和4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我省形成万亿级产业为引领、五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新兴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重点产业链上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加强对“五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软件)的攻关梳理,遴选一批“卡脖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练就“独门绝技”,推广一批“一条龙”应用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共建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开发战略新产品50个,转化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分梯队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扩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认证检验检测产业园,推动认证检验检测集约化发展,引导搭建开放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

(二)加快企业技改赋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加快推进以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打造“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升级版。积极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同频共振式的协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整体产业链供给质效。根据各产业链发展特点,鼓励实施以机器人应用为特征的智能化改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改造、以先进产线换代为特征的迭代改造,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升级,提升产品高端化水平。聚焦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轻工、机械等行业产业链,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及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制造业绿色化和安全化水平,努力实现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三)促进集聚集约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落实“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发挥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按照设施共享、集聚发展的要求,引导产业进区入园。全地域、全产业链、全要素优化武汉城市圈、宜荆荆恩、襄十随神等重大产业布局,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工业“468”产业体系(即4个万亿级支柱产业、6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8个新兴未来产业),吸引和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军创新主体,以“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领域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基础好、知名度高、引领性强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发展首位产业、主攻产业,探索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实施支柱产业外向度提升行动,发挥湖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围绕“光芯屏端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现代化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引进外向型重点项目,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建设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切实推进产业链集群化、产业集群链条化,增强产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领军企业培育,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坚持“招、培、创”相结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扶持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每年打造30个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加大政策奖补,每年培育引导1000家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尽快实现升规入统。

(五)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工业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援企惠企、减负清欠等相关政策,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服务、流动和使用制度,对符合全省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链项目给予用地支持,新增工业用地优先投向投资强度大、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围绕产业链开展产融对接,引导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围绕市场需求,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水平,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创新要素聚集。

四、工作职责

(一)全面深入调研摸底。调研梳理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产业规模、主要技术及产品、龙头及配套企业、重点园区、创新平台、重大项目和人才支撑等情况,客观分析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短板。

(二)科学制定推进方案。制定16条重点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实施重点产业链“五图作业”。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园区建设、政策争取、人才育引、产品和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

(三)精准出台政策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共性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一链一策”,发挥政策赋能作用。加强链式服务,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收集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借助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智力机构,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和市(州)主体功能,精准施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对产业链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过程中遇到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土地供应、资金短缺、市场开拓、本地配套、人才招引等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明确办理时限,定期督办通报,对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五、工作机制

(一)建立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

省领导领衔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省产业链总链长,总揽全省产业链发展大局,其他省领导同志担任细分产业链链长(链长制工作分工见附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模式,全力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省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产业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配合。省有关部门对涉及产业链发展的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减税降负、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市场拓展等职能工作积极支持、密切配合。

牵头部门协调落实。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制定产业链的推进工作方案(省经信厅负责提供各产业链基本情况和工作方案参考),研究出台政策举措,组建工作专班,主动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解决共性问题,协调专家团队做好智力支撑,指导市县抓好落实。省经信厅、省委军民融合办安排业务处室对口协助支持省有关牵头部门工作。

市县两级狠抓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有关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产业链发展主体责任,可参照省级做法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工作方案,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建立决策咨询机制。

坚持开门问策,充分发挥省制造强省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智囊作用,充分听取重点产业链企业家、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意见建议,对16条重点产业链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在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立各产业链专家咨询组,引入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充实决策咨询支撑力量,每条产业链遴选不少于5名熟悉该领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专家,定期开展重点产业链运行监测和风险评估。

(三)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重点项目计划,实施一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实施一批生产制造方式转型标杆项目。建立项目落地建设全周期服务机制。制定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方案,找准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环节,突出精准发力,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招商引资工作,定期拜访相关行业领先的央企、外企及知名民企等,重点引进一批有实力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四)建立问题办理机制。

围绕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问题收集、意见分办、及时反馈、销号管理等闭环式问题办理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收集各市(州)报送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规划、审批等突出问题,将收集到的重点问题分类整理,分办到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及时反馈办理意见及办理时限,并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五)建立调度督导机制。

在产业链链长领导下,建立由省有关部门、市(州)、产业园区、龙头及配套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组成的联席调度会商机制,鼓励各重点产业链组建产业联盟,加强省级部门协同、条线上下协作、各类机构协力,建立“按季调度、半年通报、年度会商”机制,研究解决产业链发展重大问题。强化日常督导,各产业链牵头部门每季度将工作推进情况反馈至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整理后呈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务实举措,是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担当。各市(州)、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要研究细化支持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统筹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充分发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每年选取3—5个重点产业链的核心缺失环节,实行“揭榜挂帅”立项,统筹现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在对上争取政策支持、安排省级重大项目和省级专项资金上优先向重点产业链倾斜。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产业链龙头企业、主要园区和重点项目成功经验的宣传报道,挖掘市、州、县先进典型,凝聚社会发展共识,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形成齐心协力推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

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