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12月3日开通运营

 

据中国铁路官方微博消息,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老挝自此迈入铁路运输时代。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将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中老铁路:创新与中国“智造”的样板

 

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张伟明

复兴号碧龙,穿越西南横断山区和热带雨林,从昆明跨过南盘江、元江、澜沧江,沿湄公河一路飞驰向南。

沉寂的大山大河,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通车后,从昆明市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仅需3小时左右,到老挝万象可朝发夕至。

据新华社消息,1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并以视频连线形式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

穿山越岭的隧道桥梁创造诸多第一

2016年12月,在中老两党两国领导人亲自决策和推动下,中老昆万铁路全线开工。

这条铁路全线为Ⅰ级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由国内段、老挝段两个区段组成。行经云南西部和老挝北部山区,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桥隧比国内段达到87%、老挝段达到62.7%,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玉磨铁路隧道多数穿越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围岩破碎、地下水丰富,日均涌水3万立方米及以上的隧道就有20多座,同时集高地应力、高地热于一体,建设难度超乎预想。

在新平隧道,施工以来累计发生41次涌突,涌突量6.7万余立方米,417次溜坍,溜坍量5.7万余立方米……“面对软弱地质段的安全风险,创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中老铁路玉磨段三标隧道局二分部项目经理周坤朋说。

通过科学分析对比,建设者们创造性地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有效控制持续变形的问题。“新工法在玉磨三标全线隧道施工中推广,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玉磨铁路项目经理李平说。

而在超万米的万和隧道,建设者们创新工法,申报了8项专利。

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尽锐出战,力推工艺工法创新和技术攻关,动态优化技术措施,实时解决现场难题,铁路建设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形成复杂隧道动态设计施工的“云南经验”,将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5年间,大江大河上,横空出世的元江特大桥、阿墨江特大桥、澜沧江特大桥等,不仅让天堑变通途,还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铁路乃至世界铁路之最。

电气化建设凝聚“智造”力量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把中老铁路建成‘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的重要批示。

“电气化全过程数据贯通是建设的关键。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之作为铁路建设的新标杆进行重点打造。”在位于磨憨站的中老铁路工程智能建造工作站,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玉磨项目总工程师赖鹏向记者介绍,国内、国外段全线930公里的新建电气化工程,正是凝聚“数字、智慧、创新、匠心”的样板。

针对中老铁路行经地区峡谷深切和高海拔、多地震、多热带雨林等特征,建设者们从BIM深化设计、数字建造管理、智能工装研发、专业技术创新、工艺工法优化、高效运维管理方面作了创新突破。

同时,诸多高科技建造手段,也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应用,其中数字化贯通管理、基于北斗系统的CPⅡ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适用于铁路隧道内高空作业的SZP-Ⅰ隧道综合作业平台机械,成为三大科技亮点。

“通过运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智能化施工装备技术,我们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电气化工程,还将给火车供电的导线设备参数控制在毫米级精度,打造了中国制式电气化工程建设的新标杆!”赖鹏自豪地说。

11月24日,随着中老铁路国内段移动通信信号测试结束,全程语音通信质量平稳,移动、电信、联通用户手机上网速率基本达标,标志着国内段已实现移动网络覆盖,部分区域还能畅享5G信号的便利。

“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干出来,‘智造’出来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刘一乔说。

 

 

中老铁路采用自动化科技手段,提高轨道精度和施工效益

 

12日,随着最后一组钢轨安放到位,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这是中老铁路建设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全线进入通车前的建设冲刺阶段。

当日上午,云南境内的曼木树隧道洞口处,中铁一局施工人员操作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长轨牵引车,将一组500米长钢轨精准推送到位,两边的钢轨连在一起。泛着光泽的钢轨如巨龙,从昆明起步,穿山跨江,经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进入老挝,抵达万象。

(中老铁路曼木树隧道洞口处铺轨作业现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供图)

中老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北起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线1000多公里,隧道167座。其中,国内玉溪至磨憨段508公里,有隧道93座,总长398公里,桥隧比87.3%。

如同“地质博物馆里”修铁路,软岩、涌水等难题频出。开工后,建设者制服诸多“拦路虎”。比如,景寨隧道发生涌水突泥等险情近千次,单日最大涌水7.5万立方米。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副总经理张新锦说,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攻克多个世界技术难题,为我国高原山区铁路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铺轨机在中老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施工。中铁一局供图)

去年4月,玉磨段开始铺轨。参建各方优化方案和资源配置,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铺轨机组和施工信息化等手段,提高轨道精度和施工效益。“我们创造了80天铺轨500公里的成绩。”中铁一局玉磨铁路项目部铺轨队队长冯斌说,我们应用国内首创的北斗自动巡航走行定位系统引导的操作模式,实现智能铺轨。

“建成通车后,昆明至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张新锦说,要让中老铁路成为美丽的生态廊道,建设遵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原则,其中,为保护野生亚洲象,线路方案避开野象主要活动区域,采取以桥代路、设置大象通道等措施。

(钢轨焊接作业现场。中铁一局供图)

接下来,铁路部门将全力推进轨道精调、“四电”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力保年内开通运营。

记者:王长山、丁怡全

编辑:李小虎、李晓婷

 

中老铁路“大脑中枢”:万象调度指挥中心

 

10月10日,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承建的中老铁路万象调度指挥中心正式启用,该集团建设的磨丁至万象段弱电工程也于同日完成静态验收,标志着中老铁路磨万段正式进入动态检测阶段,列车即将在这条连接中国与老挝的“友谊之路”上飞驰,为两国间的交往和贸易往来提供便利。

该集团承建的万象调度指挥中心,系中老铁路磨万段首个投运综合智能楼宇。该指挥中心共设三层,设有信号、通信、信息设备机房、调度大厅、运维管理室等功能区域,所有系统的中心设备全部汇集在这里,是中老铁路名副其实的“大脑中枢”。其中,调度中心信息机房承载了中老铁路客票、货物营销及办公自动化等多个运营生产系统;通信机房作为铁路的“顺风耳”,是铁路各专业远程遥测、遥信、遥控的必要前提和必须平台;信号机房,支撑新调度楼的“千里眼”信号系统,对管内列车进行运行监视和调度命令的网络下达,确保车站信号设备的集中控制。

中老铁路由昆玉段、玉磨段、磨万段组成,其中磨万段从磨丁站到万象站全长418千米,设计时速160千米,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于老挝时间2020年3月31日正式启动弱电工程。该集团完成弱电工程静态验收后,随之开展的动态检测为后期动态验收提供技术依据,进而为运行试验和最后开通运营提供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检测期间,工作人员将对磨万段全线轨道、道岔、供电接触网设备、通信信号、客运服务等内容进行按规定测试速度,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各系统和整体系统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随着动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即可完成列车前行和到达车站、车次、行车里程、区间运行以及列车运行时速等调度命令,实现列车运行透明指挥、实时调整、集中控制的功能。该集团参建团队将不断优化检测方案,保证铁路各级运输调度指挥权集中统一,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为中老铁路年底高质量开通做好扎实准备。

 

 

中老铁路老挝段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工程:为中老铁路高质量开通提供保障

 

新华社万象11月21日电(记者章建华)中老铁路老挝段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工程日前调试完成,全线10座新建客运站全部具备客运服务条件,为中老铁路高质量开通提供保障。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中老铁路老挝首都万象火车站售票大厅。新华社发(老中铁路公司供图)

中老铁路老挝段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工程日前调试完成,全线10座新建客运站全部具备客运服务条件,为中老铁路高质量开通提供保障。

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承建、中铁二院设计的客运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客票系统、车站集成管理平台、客运广播系统、综合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

受新冠疫情影响,老挝当地的防疫措施增加了调试工作的难度。为此,项目部制定专项调试施工方案,进行线上技术交底,采取以万象调度指挥中心为主、各车站配合,调试人员与施工人员视频连线、多地联动的方法,提高了调试效率。

目前,中老铁路老挝段全线10个车站的旅客服务设备已全部带电试运行,客运人员已入驻沿线车站,部分系统正在进行精调工作,为今年12月开通运营做好全面准备。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中老铁路老挝首都万象火车站候车大厅。新华社发(老中铁路公司供图)

这是11月20日在中老铁路老挝首都万象火车站内拍摄的乘车信息显示屏。新华社发(老中铁路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