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科技观察:数据要素】

王建冬:可侧重统筹考虑数据交易场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算力资源体系等平台设施的互联互通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流通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交易机构、数据商、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探索完善数据采集、数据脱敏、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价值评估等方面标准规范建设和贯标工作,打造高价值数据资源体系。

 

 

 

【专家观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仍待提升

 

 

 

 

配图说明:9月3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开放群岛开源社区、智能投研技术联盟(ITL)、FATE开源社区联合主办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流通技术前沿探索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处处长、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建冬系统介绍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政策方向与研究路径。王建冬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充分借鉴土地、人才、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培育的成功模式和成熟经验,结合数据要素的特殊属性,重点完善数据权属、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类基础性制度。下一步重点围绕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管理办法和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数据要素登记存证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落地应用、跨境数据安全流通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探索,进一步建设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四大挑战

  但在王建冬看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总体还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顶层统筹力度有待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机制和统一规范的数据流通规则尚未建立,“专网林立”“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仍然存在。

  此外,“国际数字环境日趋复杂。”王建冬称,国际上数据保护主义、数据霸权主义抬头,我国面临全球数据要素治理的重要课题。

  王建冬认为,《意见》为未来构建适应我国制度优势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更有利于集中力量打造数字经济的“国家数网”和“国家算网”资源调度统筹体系,为我国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过程中,数据交易所是重要一环,各地陆续筹建各类新型数据交易场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经成立或拟成立的数据交易所(中心)超过40家。王建冬认为,数据交易2.0时代已正式开启,总体具备三方面特点。

  在他看来,未来将形成以数据要素基础支撑体系为底座的多层级、立体化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和数据交易服务生态体系。具体而言,一方面,形成以“根服务+公共服务+算力服务”等数据交易基础设施为底座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共性需求、降低数据交易流通成本和技术壁垒,为数据要素市场提供基础共性支撑服务。

  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其中,在加强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建设方面,他进一步建议称,可侧重统筹考虑数据交易场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算力资源体系等平台设施的互联互通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流通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交易机构、数据商、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探索完善数据采集、数据脱敏、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价值评估等方面标准规范建设和贯标工作,打造高价值数据资源体系。

  在积极开展数据跨境流通试点示范工程方面,则可推动跨境通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通融合应用创新。探索建设深港“数据海关”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国际认可的数据跨境流通行政法规与标准体系。探索建设离岸数据交易平台,开展金融、科研、物流等重点行业数据跨境流通机制试点。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