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柔性生产线  机器人  数字孪生  传感器 】
  
  赋能千行百业 工业互联网让数字化“看得见、够得着、走得远”
  
  央视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2023年,工业互联网预计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5万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呢?互联网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的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看视频、上网课、网上购物……互联网几乎就像是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的存在了。那么,工业互联网又是怎样的一种互联呢?其实,就像刚才小片里展示的那样,工业互联网可以让工厂更聪明、更高效,工业互联网也可以直接服务我们的生活。接下来,我们的几路记者就带您一起去工厂看一看,探索一下工业互联网。
 
  
  一分钟一辆车 揭秘5G-A汽车柔性生产线
  
  眼下,随着5G商用的快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正在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持大模型的5G智能工厂在全国多地拔地而起。接下来,记者带我们到河北的一个汽车生产车间里感受一下,在这里,5G-A和无线终端的加持下,工厂里的机械臂快速响应,实现柔性生产,整车厂一分钟就能产出一辆车。
  
  总台记者 黄睿:这里是河北省保定市,这里有全国首条5G-A汽车柔性生产线,到底是什么样的黑科技?跟我一起一探究竟!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大家可以看到我身旁的就是我们全国首条5G-A柔性产线。
 
  
  总台记者 黄睿:我一进来第一感受就是,好像除了你以外,没有别的技术人员,都是机器自己在进行运转。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大家可以跟着我的激光笔看一下,我们在厂区部署了9个这样的5G-A的基站。
 
  
  总台记者 黄睿:这个白色的盒子?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是的,所谓的5G-A就是5G Advanced的缩写,它是5G向6G演进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的迭代版本。它的主要特性一个是时延非常低,另一个就是可靠性非常高。
  
  总台记者 黄睿:您刚才说到一个低时延、高可靠,有没有什么沉浸式的场景让我们更直观地来感受一下?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这边就是我们整个线体的控制核心,它的信号通过刚才说到的基站发送到执行器上面,整个线体像大脑指挥机械臂来工作。这个系统就像人的神经系统,如果想让机械臂像手指一样灵活,就需要通信的网络具备极高的响应速度。目前,我们验证了5G-A的时延是4毫秒,稳定性能达到99.999%。
 
  
  总台记者 黄睿:那这个4毫秒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就拿我们人眼来举例,我们眨一次眼的时间大概是0.2秒,在这个时间,我们的设备之间已经通信了50次。对于我们整车厂来说,它大概一分钟就能产出一辆车来。
  
  总台记者 黄睿:一分钟一辆车?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是的。
  
  所有零部件从上料到产出仅需1分钟,相当于1分钟生产1辆车,数字的背后是技术的迭代革新带来的高效生产。
  
  总台记者 黄睿:我们现在近距离地走到了这些机械臂的身边。黄工,这个柔性生产有什么实际的例子吗?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 黄晓笠:柔性生产,对于车企来说,车企每年都会上新很多新的车型,会涉及到产线的改造,对于传统有线的模式来说,上新新的设备需要重新布设它的线了,这个工程会比较复杂。我们5G-A引入之后,上些新的设备只需要给它外挂一个终端,它就可以直接入网,减少改造的时间和成本。
  
  总台记者 黄睿:我现在是在这家车企的总装车间,可以看到流水线非常繁忙。未来,5G-A技术将会在这里大规模应用,赋能整车以及零部件的柔性制造,期待着5G-A技术进一步地发展和普及,能够运用到更多行业的核心生产上,让未来工业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探访“灯塔工厂” 看看它聪明在哪儿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62家“灯塔工厂”。“灯塔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有个主打泵车生产的18号工厂,就入选了全球重工行业的“灯塔工厂”。用工人的话说,他们的工厂是个“聪明”的工厂,到底是怎么个聪明法,在这里上班有怎样的体验?一起去看看。
  
  三一重工18号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大家好,我是新品焊接班班长杨松林。我们工厂主要是生产泵车,看,就是我身后的这个大家伙。我们45分钟就可以下线一台泵车。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装配工人 陈辉:我叫陈辉,这就是我们三工位,我们工位一共6个人,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台49米的泵车安装完成。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装配工人 陈辉:对于我们一个组装工人来说,最麻烦的事莫过于找料和取料。我们过去都是自己找、自己拿,现在我们都是通过AGV小车点对点配送到三号工位。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装配工人 何为:休息一下,10点—10点15分是上午茶,下午也有。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现在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忙了,我们工厂是很“聪明”的,看看去。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这边有一排排的工作岛,稳居“C”位的就是我们的转台焊接工作岛。依托数字化电弧跟踪技术,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焊枪可以自己去寻找锁定,并跟踪焊点,实现连续性的焊接,在行业还是首创,我们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了。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聪明的机器人还有我身后这个,这个是阀块生产中心,就相当于泵车的心脏一样。大屏上面所显示的画面可不是摄像头直接拍出来的,这是我们运用了数字孪生的技术,视频里面的画面和我们实时的场景是同步运行的,实现了163种阀块从订单到入库的全流程生产。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我们员工不再像传统的只专注于自己的技术,数字化转变之后更多地让我们头脑要动起来,更多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有一次,通过数据平台发现了一个油缸座偏差的问题,我们就通过分析对它进行工装制作,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挺开心的,当时也申报了QC(质量控制)课题。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来我们“灯塔工厂”参观,我们都会看到一个超级大的屏幕,每一个闪光点都代表着我们工厂出厂的设备的实时作业情况。这些闪光点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三一的挖掘机指数,就相当于我们业内工程行业的一个晴雨表,其实我们还是挺自豪的。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装配工人 陈辉:这就是我们厂内的工业互联网。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装配工人 谭文靖:效率更高了,专注力就是产品的品质、产品的质量。
  
  三一重工18号工厂装配中心泵能上线班班长 凌鸿桂:干完了活,我们都可以提前下班,产量提升,工人的工资提高了。
  
  三一重工18号工厂新品焊接班班长 杨松林:未来肯定是数字化的时代,舞台肯定是更大了。
  
  能源互联岛:降低碳排放 远程看诊预知风险
  
  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让不少装备制造企业开始向工业服务延伸。在陕西西安一个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园区里,就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座能源互联岛,它既是自己生产的大型装备的“工业医生”,同时也是园区的“能源管家”。接下来,我们跟随总台记者一起走进这座能源互联岛。 
  
  总台记者 李大杰:我身后就是园区的能源互联岛,您相信吗?一台远在数千公里外的设备,它的运行状态如何、参数是否正常、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在这里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它是怎么做到的?跟着我一起去看看。 
  
  走进能源互联岛,大屏幕上,约50条数据如同体检报告一般,展示着一台远在广东湛江的高炉鼓风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数据三秒钟刷新一次,相当于每三秒钟就给机器做了一次全身体检,而体检结果则被屏幕前的这群“工业医生”们精准把脉。
  
  总台记者 李大杰:刚才,工程师通过远程监测发现了远在湛江的这台设备有异常。现在正通过电话沟通,告知客户自己的专业意见。在这个地方,一共有31名工程师,他们会轮班24小时值守,为目前服务的361家用户的2218台设备提供技术保障。
  
  陕鼓动力远程服务工程师 尚永博:这套系统就是对用户 (起到)一个维护、保养、预警的功能,能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维修成本,大约可以节约5%—8%的维修成本。
  
  要帮助客户降低维修成本,最重要的就是能提前预知风险。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并依据数千套大型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工程人员构建了上百种故障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就能精准预测故障的发生。
  
  总台记者 李大杰:我身旁的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总装的就是用来生产硝酸的硝酸四合一机组,而我手中拿的传感器,安装到设备里面,就相当于给设备穿戴上了健康监测仪。像这样的一台机组,里面至少安装了上百个传感器,再通过外接传输设备,就能将数据实时上传到远程监测系统。
  
  除了为产品提供远程诊断,能源互联岛还能对厂区实现能效管控。在这个绿色智能化厂区内,能源供给方式既有传统的天然气,也有绿色的地热、光伏,甚至连企业的污水回收和工业领域普遍应用的空气压缩机都能被用来提供能量。
  
  这样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意味着园区会采用综合的能源利用方案,而具体实施就要靠能源互联岛,依据实际需求,综合成本、天气等因素,决策出一套最经济的组合,为企业达成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能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
  
  智能化服装定制 工业互联网有无限可能
  
  可能很多人觉得,“工业互联网”那是工厂企业的事,通过它,工厂企业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还能远程协同,很少有人会认为,工业互联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什么改变。其实,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把我们人和机器连接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跟工厂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一起逛逛浙江的服装“智慧工厂”,体验体验私人定制。
  
  总台记者 冯小洁:说到私人服装定制,大家会觉得程序比较复杂,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在柯桥有一家智能化的服装定制企业,可以通过拍照、上传,在线上就定制一件属于你的专属服装。
  
  个性化是纺织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款数字化的智能系统,无需上门量体,只需微信小程序拍照即可实现精确的尺寸数据采集,再根据客户个人需求,同步在数字化产品中进行互动设计,实现在互联网上的量体裁衣。
  
  在这里,每件衣服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从备料、打版、裁片到生产车间的每一环,都会使用到这个二维码。在缝制车间,有四条流水线同时并联进行:袖子、前片、挂面、后片,几乎同一时间进行缝制。制作一件成衣,加急情况下一天即可取;正常情况下一周可取,极大提高了定制的生产效率。
  
  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正在改变纺织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那么,一座纺织工厂又是怎么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我们又来到了浙江新昌一家丝绸面料企业。
  
  总台记者 冯小洁:我身后就是智能化捻丝车间,通过智能系统可以实时了解生产情况。到了晚上,灯光熄灭,变身为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
  
  夜间无人值守,这家企业从原来的三班制改成现在的单班制。车间用工数量也由原来的500多人减少为70多人,设备运转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总体效益提高了40%以上。现如今,仅浙江就已在纺织领域建设了产业大脑9个、未来工厂7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
  
  由此看来,工业互联网以其强大的连接和整合能力,正在颠覆我们的传统生产模式,也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共同拥抱工业互联网,迎接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工业互联怎样融入控制系统?
  
  小到衣服,大到汽车,其实都可以定制。没错,工业互联网的连接和整合能力正在颠覆传统的生产模式。用专业人士的话说,通过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充分融合,可以使效率、产能、质量大幅提升。那么,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怎样融合,未来有怎样的应用前景呢?我们再去湖北宜昌的一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去看一看。
  
  总台记者 徐之昊:我现在所在的是湖北宜昌的一个集“研发、生产、供应链”三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而这里就是这个产业园里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工厂。
  
  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为什么融合?
  
  东土科技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智能控制高级工程师 黎陈:举个例子,我们生产的产品肯定不是统一一个型号,如果我切割圆完成了之后,我需要再切割一个正方形,传统的做法是需要人去机器上调整它的程序以及计算机的指令,但是通过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的融合之后,我可能只需要在办公室,甚至于说软件上面,提前排好它的生产订单之后,就可以自动切换。
  
  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怎样融合?
  
  东土科技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智能控制高级工程师 黎陈: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硬件,另一个方面是软件。我们可以理解成它的最核心的硬件就是它的芯片,核心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像目前大家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基于我们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融合,来打造的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人员的位置是实时展示的,并且生产的一些要素在这个屏幕上都可以直观看到。有了这些数据上传,这个平台依托于后台的算法分析,计算之后就可以将这个结果上传到决策端,决策端就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很快作出相应的决策。
  
  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的融合有哪些应用前景?
  
  东土科技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智能控制高级工程师 黎陈:大到生产一台汽车,小到一个手机,甚至一颗螺丝,我们都可以利用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融合之后的结果,来实现现场产能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在国内算是起步阶段,真正做到工业互联和工业控制融合的可能只有几家头部企业,所以未来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工业互联网 让数字化看得见够得着走得远
  
  工业互联网可以说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向各个行业不断拓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拥抱工业互联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创造价值,可以让我们的数字化看得见、够得着、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