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大华股份 环境监测 智慧环保 智慧物联 】
  
  穿越2200余年的护水之“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
  
  2200多年前,李冰凭借卓越的智慧,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不仅免受洪涝,更成为了既可灌溉又可通航的富饶之乡,时至今日,都江堰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都江堰
  
  截至2023年,都江堰灌区的范围已横跨岷江、沱江、涪江三江流域,灌溉面积达1133.2万亩,占四川省有效灌溉面积的1/4。都江堰这座城市以水为魂、因水而兴,前人的智慧造福了巴蜀人民两千多年,如今,新一代的人们继续传承这份智慧,用科技的力量守护这片流淌千年的碧水。
 
  从治水到护水
  
  智慧在这里传承与发展
  
  都江堰市境内有干支斗农毛渠五级渠系,水系总长3352.6公里,并有2座水库,境内流域广阔,环境复杂。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推进水功能区的精细划分和常态化监管,全域化推进污水处理工作,连续多年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市第一。
  
  从2200余年前的智慧治水,到如今的智慧护水,这背后是一代代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水环境数据监测
  
  在科技的助力下,都江堰市的护水工作迈向了新的高度。近年来,都江堰陆续建设了信息化的监管模式,基于2200米的全封闭脉冲式电子围栏、19套移动式电子围栏、289套视频监测设备和 24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6 个大气监测站等,实现了对水环境数据、大气数据和视频画面的实时获取。这种科学的监测方式优化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大大提高了护水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外场人员需要维护物联设备
  
  然而在实际中,工作人员们也曾面临一些挑战。内场运维人员需要处理分散在各个系统之间的大量数据,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难题。而外场工作人员需要从管理中心驱车赶往现场,但诸如排污水的情况,等到了现场可能早已经结束,这时他们需要联系管理中心调取更早的画面与数据并远程传输,导致处理一处异常可能就要花费半天时间,影响护水效率。
  
  让数据“说话”
  
  智慧护水再升级
  
  都江堰的建设凝聚了李冰和无数代水利人的努力,而如今通过智能化技术,护水也变得更加高效。大华股份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四川世纪纵辰实业有限公司,打造智慧物联感知平台,助力都江堰智能化管理水环境,让传承千年的治水之智再升级。
  
  通过水质监测站、大气监测站等,水环境能基于各项数据更科学地展现,管理中心统一汇聚、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并地图可视化展示,使得内场运维人员可以在一个系统上完成对水环境各项指标的快速巡检,及时了解区域内的水质情况。
 
  综合预警平台
  
  同时,每项水质数据均设定了阈值,当某个水域的数据发生突变,运维人员会收到平台报警,第一时间派发任务安排人员前往处理。外场工作人员到达后,通过移动端的app直接调取现场历史画面与数据,从而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快速响应和处理。
  
  水质数据趋势分析
  
  日常工作中,他们还会定期查看各个区域的水质变化趋势、报警趋势,通过平台直观展示各类数据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为保护水源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
  
  依托视频智能技术和丰富的物联设备数据,智慧物联感知平台将都江堰的水利数据进行了全面、精准的整理,使其呈现得井井有条。通过物联设备的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了对水利设施的远程监管和智能控制,以完成一次巡检为例,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降低到了3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安全性,都江堰的水利管理工作也由此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奔腾的岷江水经都江堰,润泽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都江堰在水功能区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让汩汩清水成为滋润民生的“幸福之水”。大华愿用科技力量助力水生态保护,让社会更智能、让生活更美好,为构建安全、低碳、美好、和谐的世界不懈努力。
 
  今天是#世界水日#
  
  让我们一同捍卫水环境
  
  携手共创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