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全国两会期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该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双管推力室发动机,相比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推力增大了3倍,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据介绍,2021年我国宇航发射将继续开启“超级模式”,载人航天空间站进入关键实施阶段,计划完成天和一号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等五次发射任务,“天问一号”将于5月实施我国首次火星着陆和巡视探测,全年宇航发射次数预计将首次突破40次。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五号,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到25吨。”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满足未来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的需求,火箭推力要更强。未来我国将研制百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现在论证阶段基本完成,争取在“十四五”能够开始重型火箭的研制。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过去一年,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一步一个脚印,中国不断迈出深空探测的坚实脚步。

  “探月工程四期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栾恩杰表示,这一基本型由运行在月球轨道和月面的多个探测器组成,基本型将具备月球科学技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的能力,并与国际同行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在月球极区探测任务规划中,嫦娥七号将对月球南极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综合探测。嫦娥八号除继续开展科学探测试验外,还将进行关键技术的验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告诉记者:“近地小行星亮度暗弱,难以发现,分布广泛且运动轨道易受到大行星牵引。”

  看点三:激发更多探索宇宙的热情

  60多年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拼搏奋进,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铸就了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

  “国家航天博物馆作为展现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成就、科普航天知识的窗口,能让社会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航天大国重器、深入了解航天科技知识,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热情。”赵小津说。(记者:胡喆、任沁沁、陈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