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砥砺攻坚、奋发作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迎难而上,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工业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进一步彰显,有力支撑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工业各行业“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

  微评:工业领域各行业“十四五”规划的出台,既明确了各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为相关各方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铆足干劲、攻坚克难,不折不扣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就一定能推动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美景。

  “十三五”期间,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化改造步伐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增长势头强劲,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约1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约40%,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水耗、原铝综合交流电耗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工业绿色发展全方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开展。

关键基础材料创新实现新突破

  微评: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事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局。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接下来,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需进一步加强协同,持续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021年,我国疫苗生产实现从“增产扩线”到“爬坡过坎”再到“稳产高产”的快速转变。目前,我国已有7家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获准紧急使用,其中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两款灭活疫苗已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截至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累计供应国内超26亿剂,向超过110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供应超18亿剂,是全世界接种人数最多、对外供应最多的国家。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微评: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齐头并进之势,发展红利逐渐显现。“专精特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共识和必由之路。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屡创新高,预计全年产销超过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左右,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全国开放智能网联测试区域超过5000平方公里,L2级(组合驾驶辅助)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此外,我国还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了汽车行业管理服务。汽车企业生产一致性和质量管控意识显著增强。

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有序推进

  微评: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对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稳妥有序、持续推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搬迁改造,相关企业不断强化环保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杜绝搬迁改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2021年,我国积极做好工业母机产业顶层设计,研究起草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积极推动高端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强链补链,支持开展工程化攻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现既定目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一批主机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端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由不足600小时增加到2000小时,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和数控刀具市场占比大幅提升。

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增长领跑世界

  微评:2021年,面对疫情与国际形势的复杂局面,我国船舶工业稳健发展,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方面均实现了全球领先,彰显了我国船舶工业极强的韧性和坚实的基础。

  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顶层设计迭代升级,示范应用成效显著,支撑体系强化完善。制定《“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政策体系整体性、协同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增强。先后建成700多个先进的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成立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凝聚智力资源,强化研究力量。推动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网络,培育壮大一批区域、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提升服务能力。成立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咨询和支撑。强化智能制造领域多边、双边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形成国际合作良好局面。

“三品”战略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

  微评:今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供给体系质量,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助力消费升级,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撰文 颜星 朱延生 陈相龙 图片制作 吴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