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每个人看来,英特尔和AMD都是一对生死冤家。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三十年中,AMD象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一样,顽强地活在英特尔近乎垄断的阴影下。直到2003年,AMD推出了至今还让英特尔后怕的皓龙,把战火从DIY市场燃烧到了企业级服务器、甚至超级计算机领域,并撼动了英特尔在OEM市场上多年的绝对领导地位。AMD甚至计划到2008年要拿下全球服务器市场30%的份额。但四年后的今天,随着英特尔Bensley新一代服务器平台、Dempsey和Woodcrest双核处理器、新一代Core微处理器架构的推出,后发制人的英特尔似乎重新找回了自己,并扼住了AMD的喉咙!   真假双核之争   尽管在服务器专用CPU市场上,AMD是后来者,但绝对是值得英特尔尊重的对手。2003年AMD推皓龙处理器架构和兼容型64位策略、2005年首推双核处理器,都打了英特尔一个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2003年以前的32位计算时代,AMD一直“惨淡”地生活在英特尔宠大身躯的阴影下,除了在DIY市场上赢得发烧友的崇拜外,在OEM市场尤其是企业级领域鲜有成就。但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英特尔大推安腾,企图带领下游厂商从32位一步到位地跨入64位时,安腾与32位不兼容的弱点被AMD抓住了。AMD凭借皓龙对安腾成功地实现了阻击,进而迫使英特尔推出NOCONA来弥补32位与64位之间的鸿沟。到了2005年,AMD在双核处理器上再次发难,英特尔不得不“仓促”地发布了奔腾D、Paxville DP、Paxville MP等一连串明显带有过渡性质的产品,并且因为“两个内核共享独立总线”的设计被对手指责为假双核。很明显,AMD在皓龙上一连串的技术创新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兼容32位、64位内存寻址空间、直连架构、集成内存控制器、HT总线、预留双内核空间等。  但这次,英特尔有史以来第一次用酷睿来统一台式机、笔记本和服务器的CPU架构,通过设置双独立总线消除了一直被AMD紧抓不放的话柄——前端系统总线瓶颈,并通过内置4M缓存来提升CPU的处理能力。显然,随着Dempsey和Woodcrest的发布,英特尔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告诉AMD的拥蹙:我们都是双核,只不过实现方式不一样。   技术创新Vs.标准创新   “一流企业出标准,二流企业出技术,三流企业出产品。”AMD皓龙凭借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但“一步领先,必然步步领先”吗?似乎未必。AMD与英特尔竞争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技术创新和标准创新两种模式的对抗。  尽管英特尔从来没有宣称自己研制的产品是为了确定某种标准,但事实上,英特尔就是标准!从早期的286、386、486到奔腾III、奔腾四、至强和安腾,英特尔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以至于用户在采购招标书中都直接标明英特尔的CPU型号,不给AMD一丝机会,这也导致AMD以垄断的罪名在多个国家将其诉诸法律。  除了在CPU领域,英特尔实际上还将这种“设置事实性标准”的做法引申到了其他部件。如在过去的三年中,因为不能支持DDRII内存和PCI-E设备,AMD引以为傲的皓龙产品的竞争力打了不少折扣。在新发布的新一代服务器平台Bensley,英特尔继续在全缓冲内存(FBD)、SAS硬盘、I/O等领域为AMD布下了多个局:要么跟上来,要么请另辟奚径。  伴随标准创新的是英特尔的平台化策略。尽管在很多人看来,AMD双核皓龙看起来架构更先进,HT总线速度更快,但CPU毕竟不等于整个系统。英特尔在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宝德科技董事长李瑞杰对记者说:“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性能多么强劲的CPU,而是一个均衡的系统。计算、I/O、存储、网络等方面的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出双核CPU的性能。这也是英特尔在新一代平台中所强调的理念,其发布的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FBD、SAS、I/O加速、主动管理、虚拟化、低功耗等——都是为了均衡发挥双核CPU的效能和功能。”这种近乎公理和常识般的说法显然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同。这一次,英特尔反过来抓住了AMD的把柄。   产业整合的较量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价值链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领先的企业只要能重新整合内部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价值环节,就能增加利润。但并不是每一个领先的企业都有能力去整合整个产业的价值链。  近几年来,AMD在OEM市场上取得了足以威胁英特尔地位的成就。包括IBM、HP、SUN等在内的全球大大小小两千家厂商都推出了基于AMD皓龙处理器的系统。甚至DELL不久前也宣布投入AMD怀抱。但是AMD在横向上似乎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结盟内存、存储、网络厂商推出某种标准,而是遵循英特尔制定好的道路往前走。在纵向上,“AMD inside”也同样没有“Intel inside”那样去强有力地控制住OEM厂商的钱袋和声音。  而Bensley的发布,却让我们领略到了英特尔作为计算平台提供者的产业整合之道。除了一直采用英特尔CPU的厂商纷纷推出Bensley产品外。不久前,AMD的铁杆之一SUN公司负责服务器业务的执行副总裁福勒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表示,只要有需求,Sun就会采用英特尔的芯片。一直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耕耘的SGI也宣布将在7月份推出基于Woodcrest的X86产品,向中低端服务器市场转型。甚至华为也开始加入Woodcrest的阵营。  “英特尔的嫡系部队压抑得太久了!”“英特尔兴,则宝德兴!”作为英特尔在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宝德科技甚至把英特尔38年来最重要的产品,视为其借以实现二次腾飞的契机!在英特尔发布Bensley前一周,宝德就推出了28款双核产品,堪称业界之最。在宝德董事长李瑞杰看来,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除了在技术、标准、平台、产业整合等方面表现出了优势,英特尔同样在产能、制造工艺上也胜出一筹。由于采用65纳米制程,相对于AMD目前的90纳米制程,英特尔新一代产品不仅功耗大大降低,更赢得了成本优势和大打价格战的资本。  四年来,在AMD凌厉而强势的进攻下,英特尔处处被动,始终处于防守。但这一次,英特尔似乎找回了自己,重新扼住了AMD的喉咙!AMD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后记:不是冤家不聚头   中国有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伴随和促进自己成长的往往是强劲的对手!尤其是在X86处理器这样一个标准的寡头垄断市场上,一方领先了,必然显出另一方的落后来。然而,英特尔与AMD又何尝不是一对伙伴,共同推动计算技术的进步和全球IT市场的繁荣,相互从对方的身上寻找可以创新的点子。  退一步说,从下游厂商来看,英特尔与AMD平台共存于某厂商的产品线中更象是一种趋势。正如很多厂商所言,推什么样的产品,都是因为客户需要。从各种评测数据来看,AMD与英特尔产品在某些方面强过对方,在另外一些方面又弱于对方。显然,针对不同的应用二者是有一定差别的。正是有了这种差异,就有了双方共存下去的理由。  进一步说,英特尔和AMD甚至有着共同的“敌人”——RISC阵营!在企业级计算领域,以英特尔至强和AMD皓龙为代表的X86阵营,以英特尔、惠普和宝德为代表的安腾阵营、以IBM POWER、SUN Ultrasparc为代表的RISC阵营,正在上演一场新版的“三国演义”!英特尔与AMD除了相互竞争之外,同时还要面对固守中高端市场和关键业务领域的RISC。只不过,因为IBM、HP也采用至强和皓龙,SUN又是AMD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大家都投鼠忌器而已!但随着64位技术、双核技术、多路SMP技术、集群技术、刀片服务器技术在X86领域里的渗透与成熟,X86产品在性能上已经足以威胁RISC的传统阵地,而RISC也开始放低姿态,凭借优秀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声誉,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来应对X86的冲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会愈演愈烈。  因此,英特尔与AMD之间绝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