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低碳】何立峰:一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单位,统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加快完成顶层设计。二是全面推进顶层设计落实。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肖亚庆:我们要看到,现在工业经济还是在工业化特别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总量上已经很大,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和高水平、高端来比,还有不少需要努力的方向。这些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潜力。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制造业水平提升上、工业整体能力提升上、工业核心能力提升上,进一步下功夫。

 

何立峰: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

 

原题:首场“部长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回应热点问题

 

  2022年3月5日(星期六)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接受采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2021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1%的增长。刚刚《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2022年我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5.5%左右。请问何主任,您怎么看这个经济增速目标?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经济发展有哪些支撑因素?

  何立峰

  刚才我们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过去一年,我们在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我国GDP规模101.4万亿元,按照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9,折合14.7万亿美元。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按照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45,折合17.7万亿美元。一年GDP增加了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计增加了3万亿美元,相当于G20排名第6、7位国家的经济总量水平,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实现今年GDP增长5.5%左右目标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实现今年的目标,还有很多有利因素。第一,经过两年多抗击疫情的实践,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在有力有效应对疫情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机制办法已经越来越成熟。第二,这几年,我们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供需两侧都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克服困难挑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第三,今年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前瞻性地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继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先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18条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43条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之大也是空前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推进“双碳”、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在各种政策作用下,各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小微企业也能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从今年1、2月份的情况看,发电量增幅在6.7%左右,铁路装车货运量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向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何立峰主任,我们知道国内外非常关注双碳政策的落地情况,请问目前情况如何?怎样持续推进?

  何立峰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中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必须要扎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是推动“双碳”工作。从当前来看,通过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可以创造非常多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机会,可以大规模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大规模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这些都是商业机会。二是可以有效促进全国各地包括农村、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三是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幸福,保护好青山绿水,这就是未来的金山银山。中国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缔约国,我们说到做到、有诺必践,通过扎扎实实推动“双碳”的实施,体现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第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推进“双碳”将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不仅需要各地方、各行业、各类企业参与,也需要城乡居民共同参与。推进“双碳”,人人都有责任,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第三,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要统筹考虑,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单位,统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加快完成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双碳”工作的意见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其他省份也在抓紧进行。二是全面推进顶层设计落实。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最大规模的,周边煤电企业要坚持先立后破,建设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有序改造供电煤耗300克/千瓦时以上的老旧机组,建设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这将构成能源供给和消纳的新体系。现在各行各业都按照新的标准,扎实推进更新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水平项目,将创造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发展机会。

  当然,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知道,稳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方面,请问何主任,发展改革委作为投资主管部门,2022年将如何做好稳投资相关的工作?将从哪些重点领域发力?

  何立峰

  宏观经济有“三驾马车”之说。一是消费,目前因为疫情受到抑制,正在稳步恢复。二是外贸净出口,出口已经近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势头。三是投资,投资既利当前,也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动力。做好今年投资工作,重点有几个方面。

  首先,精准把握投资重点。一是“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这是个“大套娃”,目前已分解出2600多个项目,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实施。二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老旧设备更新等。三是实施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特大城市要瘦身健体,大中城市要补齐短板。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总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投资机会很多,关键是投向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

  其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400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今年与去年一样,安排了3.6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1.2万亿元左右在四季度发行,实物工作量大部分将在今年体现。同时,各家银行机构为企业增加中长期贷款,各类减税降费措施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投入。我们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和金融支持,带动市场主体加大社会投资。

  第三,狠抓项目落地实施。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已经在建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产一批。推动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加快进度,尽快开工建设一批。同时,请各地方各方面谋划一批新的项目。这样就会形成谋划一批、在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肖亚庆:我们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非常充分的信心
 

原题:肖亚庆在“部长通道”回应工业经济、制造业、5G、中小企业等相关热点问题

3月8日上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走上“部长通道”,就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支持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加快5G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热点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进行了专门的描述。想请问肖部长,目前我国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有什么样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工信部将采取怎样的具体解决措施?谢谢。

 

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这对整个经济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1-2月份,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密切跟踪调度。从我们分析了解的数据来看,1-2月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是十分明显的,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特别是市场主体的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体上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稳健的态势。应该说,我们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非常充分的信心。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再比如交通运输的困难和费用的提升,还有疫情散发出现以后一些不畅通的地方。最大的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首要就是把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落细落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我们看到各个地方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这些政策既有减税降费的大措施,也有加计扣除、鼓励创新、鼓励增加出口、鼓励提升消费的具体举措。我们将和各部门一道,把这些政策解读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到位。

 

第二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我刚才讲到大宗原材料的供应问题,还有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问题,这些对一些企业或行业是有影响的,我们将在这方面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使得供应链畅通、产业链完整,发挥好产业门类齐全优势。

 

第三是抓工业经济的提质升级。我们要看到,现在工业经济还是在工业化特别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总量上已经很大,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和高水平、高端来比,还有不少需要努力的方向。这些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潜力。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制造业水平提升上、工业整体能力提升上、工业核心能力提升上,进一步下功夫。

 

再有,我们要积极创办一流的企业。我们的总量大,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今年要在创办一流企业上下功夫,使得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有明显提升,为稳定工业经济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工业经济的整体提升。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肖部长,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多关于制造业的新要求,您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工信部将从哪些方面落实报告中的要求?谢谢。

 

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我国制造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措施。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经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的31个大类、工业的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是齐全的,这在全世界是独有的。这为我国工业经济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仍然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我们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

 

一是加大制造业的投入力度,保持制造业占比总体稳定。我国的制造业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有非常多的开拓机会,企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努力的,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空间、发展的空间。

 

二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进一步提升。现在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优势,有非常好的基础,把现有的基础存量发挥好作用,提质升级,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方面产业集群的作用发挥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制造业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制造业行业领域里有千军万马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制造业生态。我们要在维护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特别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同时,制造业还要在提升水平上、自立自强上下功夫。制造业在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中,要解决自立自强的关键核心问题,使制造业水平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的突破基础上,整体水平能够不断跃升,支撑整个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做好服务工作,做好政策支撑工作,形成合力,支持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的问题是,5G商用以来,很多企业都把使用和发展5G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机遇。今年工信部在加快5G发展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5G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5G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应用的机会,未来5G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现在我国5G网络是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基站总数已经超过了142.5万座,实际连接的用户也超过了5亿。大家感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很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刚刚非常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上,大家没有亲临现场观看赛事,其实很多是5G技术的应用,使大家的体验更加丰富。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在基站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今年力争超过200万座,打好网络基础。同时,应用方面,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应用场景,使得大家方便工作,特别是方便大家的生活。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应用案例、应用场景、应用软件、应用实践不断涌现,我们将做好推广和引领示范,使得5G的应用更广泛地涌现出来。

 

5G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要形成合力、相互融通,使得5G的发展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更多创新。在发展5G的同时,考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演进技术路线,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发展提前谋划,提前做好部署,这也是5G发展的成果,也是5G未来发展的延续。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近两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到各方关注,我们也注意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着力培养“专精特新”企业。请问肖部长,今年工信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谢谢。

 

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确实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从去年数据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这些都说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在已有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示范,也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能给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能像它们这样取得更好的业绩。

 

我们看到,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中的绝大多数,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从而支撑工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大家形成合力。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本身,是企业本身。我们会把这些政策要求和已经取得的实践一项一项总结好,一项一项推广下去,支持更多的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