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创新自科文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  智慧医疗 】
  
  科技赋能 向“新”而行 重庆加快推动四大科创高地建设
  
  1月5日,“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在酒泉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完成中国航天2024年首秀。
 
  
  “天目一号”气象星座项目由航天天目(重庆)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未来可服务于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远洋航路气象导航、智慧农业等诸多应用领域,助力重庆打造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天目一号”只是一个缩影。当前,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的重庆,正在以科技赋能点燃“强引擎”,加速向“新”而行,推动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更多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让科技创新“势能”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高能级科创平台
  
  打造“4+5+M+N”体系 形成新的创新格局
  
  去年7月,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召开,提出了“416”科技创新布局,即: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
  
  此后,我市推出了一系列“大动作”,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批前瞻性、引领性、交叉性的创新方向,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高能级科创平台,能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布局建设金凤、明月湖、广阳湾和嘉陵江4个重庆实验室,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落地……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动力源泉。
  
  以金凤实验室为例。作为首个投入运行的重庆实验室,金凤实验室以深耕“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服务全市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以催生精准诊断产业服务全市建设生命科学“新星”产业集群,已经在发挥着“引领”的重要角色——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启动实施“病理表型组学计划”,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人才进行“大兵团”作战,开展有组织科研,致力于攻克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将原创的诊断技术、方法和产品推广应用到临床,形成新的产业增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今年,我们已实现单个团队的转化收益、股权融资双双突破1000万元,在新诊断技术和科研仪器两个方面,有两个产品或将面市。”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表示。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的使命担当,目前,我市正在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造“4+5+M+N”新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其中,“4”即围绕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绿色低碳,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逐步启动建设金凤、明月湖、嘉陵江、广阳湾4大重庆实验室,打造标志性的科创平台核心载体,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5”即支持重点高校建设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我市在前沿技术的战略布局和成果转化,为我市未来产业提供有效支撑。
  
  “M”即重点打造10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N”即围绕16个未来的前沿技术领域,重点打造1000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4+5+M+N’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重庆将逐渐构建形成新的创新格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
  
  关键核心技术
  
  以重大(重点)专项为抓手 夯实“5+8”技术创新体系
  
  前几天,国产大飞机C919亮相新加坡航展,成为全场“最靓的仔”,引发了极高的热度。
  
  大飞机身上的玻璃,来自一家渝企——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景特玻),它也是国产大飞机C919唯一的原片玻璃供应商。
  
  鑫景特玻为啥这么牛?这与企业坚定地瞄准重点领域技术难题,联合高校、企业做目标导向的科技研发密不可分。
  
  “鑫景特玻成立于2014年,从成立起,我们就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原动力。”鑫景特玻董事长白一波说,近年来,企业用于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已达数十亿元,这对于一家中等规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来说,已接近极限。
  
  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大手笔”之下,企业才有了如今丰硕的收获——申请国内外专利3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盖板、航空与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中,公司研发生产的高性能航空玻璃,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高性能基础材料的垄断,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去年,我市布局实施了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核心软件5个重大专项,以及新材料、现代种业、生态环境等8个重点专项,设立项目137项,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11项、“卡脖子”技术问题60项,总投资达到39.8亿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还将以重大(重点)专项为抓手,进一步夯实“5+8”技术创新体系,布局新方向、新领域超过40%,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研究,力争在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增强科技创新的效能,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
  
  “组合拳”助力加快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体系
  
  去年11月底,重庆首个创新生态共治协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成立。该协会由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牵头,吸引了辖区内孵化载体、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科技工作者等加入。
  
  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石维娜说,共治协会成立的目的,是让创新各环节的“实战高手”多参与行业治理,推动各机构的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各主体的服务能力互补,帮助更多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共治协会还积极探索科创经纪人服务模式,来自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科创经纪人,已经正式上岗开展服务。
  
  清数创基(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锋雷是首批科创经纪人之一,他不仅帮助一家智慧医疗领域的初创公司把产品应用到30家社区医院,还在积极帮助两个创新项目进行融资。
  
  今年1月,首期明月湖“金种子”项目路演活动在两江新区举行,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项目同台角逐之后,3个项目获得“明月湖‘金种子’项目”称号,在技术、财务、投资和政策申报等方面得到全链条跟踪服务。
  
  “两江新区已组建了明月湖种子基金、明月湖畔创业投资基金、两江科创基金等全链条基金体系,推出了科技成长贷、科技担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打造了‘智汇两江’‘明月湖’等双创品牌,努力提供融资、融智、融才的全方位服务,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金种子’真正落地生‘金’。”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谭乐开说。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涉及方方面面,常常面临“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
  
  为此,今年1月,我市出台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21条”,系统性解决上述难题,帮助高校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
  
  另外,加快筹建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重组升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金凤科创园、提质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力建设大规模专业型市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一系列“组合拳”已提上日程,甚至正在落地,加快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我们还将探索构建场景驱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新范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新生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