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自动化学院派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自动驾驶 机器学习 】
  
  第八届“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学术前沿探索论坛成功召开
  
  热情似火赛骄阳,胜友如云齐谈畅。在这春光潋滟、草长莺飞的时节,为促进国内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学者的深度合作,4月26日,第八届“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探索论坛于梧桐语明德报告厅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验室、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 Wuhan Chapter、武汉纵横天地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京天电器有限公司和北京度量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熊有伦院士与丁汉院士共同担任本届会议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张海涛教授、袁烨教授、朱力军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人工智能和群体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会,包括智能航运、自动驾驶、机器学习、自主无人系统、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多个人工智能最前沿的学科方向的6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综合和讨论了过去和未来该领域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吸引了三百余名师生前来参加。
 
  
  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致开幕词,表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智能是当下亟待探索的世界前沿领域,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的研究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论坛创立者之一,他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推进交流创新,促进学科融合,期待论坛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交流学习、建立友谊的盛会。
 
  
  校党委张耀副书记致欢迎辞。指出人工智能和群体智能在过去一年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本次大会将就此展开交流和研讨。表示华中科技大学致力推进前沿科学研究,期待本次会议能够成为大家勠力同心,推进我国人工智能和群体智能领域繁荣进步的舞台。
  
  开幕式由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耿远明书记与张海涛副院长主持。耿远明感谢了张耀书记多年来对学院的支持,张海涛介绍了与会主讲和主持嘉宾,并对全场来宾的莅临和支持致谢。
  
  东北大学张化光教授做了题为“能源互联系统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及应用”的报告,简要介绍了基于自学习迭代规划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并利用此技术解决了综合能源系统在建模、控制及应用三个方面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夏元清教授做了题为“天空地海一体化网络环境下多运动体跨域协同控制与智能决策”的报告,梳理了云控制系统的产生背景,给出了天空地海云控制与决策系统框架,从智能云控制和决策角度阐述了天空地海动态云控制下的关键技术问题,给出相应技术方案,介绍了目前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做了题为“月面载人移动车感知与控制技术”的报告,简要介绍了月面载人移动车地面样机研制的背景、系统设计方案和功能要求,对月面载人移动车感知与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感知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 了介绍,最后进行了地面验证实验。
  
  航空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隋少春部长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复杂离散制造的研究与探索”的报告,介绍了从 CAX (计算机辅助)到 AiAX (人工智能辅助)的构建复杂离散制造机理大模型的关键技术,阐述了该技术如何对离散制造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以非结构化、稀缺数据驱动高质、高效、低成本、低能耗智能制造,以实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复杂离散制造。
  
  重庆大学罗均教授做了题为“智能无人系统复杂场景感知技术与应用”的报告,围绕复杂场景智能无人系统感知技术开展深入讨论,介绍了团队突破结构化工业场景特征感知、非结构化动态环境感知、非合作目标感知、低小慢目标感知关键技术,和以相机、激光雷达、红外、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技术体系。
  
  浙江大学高飞教授做了题为“生物启发的飞行智能”的报告,类比生物导航现象的作用机理,从敏锐感知、自主决策、飞行交互、集群智能等方面介绍团队在无人机单机与集群自主导航方法上所做出的最新创新贡献,展示在不依赖外部定位和计算设施,仅靠机载摄像头、计算芯片和传感器的无人机动态环境鲁棒感知、快速灵巧机动飞行、飞行吊载与抓握、集群避障编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袁烨教授作了大会闭幕致辞,并对专家学者、企业单位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对本次研讨会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次研讨会上,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学者群贤毕至坐而论道,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交相辉映,大语言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得益彰,能源互联系统协同控制和月面载人移动车感知控制深入交融。专家学者们针对人工智能和群体智能涌现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装备、新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会议追踪学术前沿、启迪创新思维、拓展研究视野、促进学科融合,搭建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平台,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创新的头脑风暴,将有力有序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的发展,加快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