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信息监管公车值得效法
2011-05-30 13:45:0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5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广州将在8月31日前对全市市区两级约1万辆公务车完成GPS的安装。据介绍,由于电子监控系统技术支撑全部来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是广州无线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格通信集团自主研发。该系统包括:卫星导航、提供定位、通信、身份识别(上车刷卡启动)、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等。

  公车私用,成为久治不愈,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三公”消费之一。一些地方公车货币化改革,补贴到手车照用,由于管理不到位,公车私用仍然普遍,使老百姓的意见更大。

  进行专项治理,要求全面登记自查、审查核实、纠正处理,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见效微。因为这些举措都是建立在领导干部道德自律理念的基础上的,是靠不住的。因为公车使用关系到领导干部的特权和切身利益,牵涉到各个层级的领导。就算上级领导果真能主动自觉、模范表率,下面的人也不一定能跟随效法。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有算计,各行其是;专项治理时或许能稍微收敛,检查一过,时过境迁,便会死灰复燃。既然法不责众,你好我好大家好,(公车私用)你用我用大家用,不用白不用!

  要真正监管好公车使用,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是群众监督,一手是科技信息。因为“内部人”监督“内部人”,同体监督往往难以凑效。而没有公车的一般干部或广大群众,不牵涉自己的切身利益,真正对公车私用深恶痛疾,有着强烈的期待和监督愿望。但信息公开是前提,法制保障是基础。只有放权于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对公车监督的积极性,才能最终遏制公车私用现象,达成减少公务消费的目的。只有靠信息科技,实现公车监督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才能保证客观公正,尺度一致,防止标准不一,出现新的特权现象。

  由上可见,广州即将为全市市区两级约1万辆公务车完成GPS的安装,实现公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契合中央加强公车监管的要求和百姓的殷切期盼。因为该系统能准确不间断地记录车辆停放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谁在用车?车开到哪里?是否超时超速?有没有超过申请的使用地域?所有的监控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到监控中心,一目了然。若遇到公务员没有刷本人的有效卡就出车,系统还会自动“报警”。

  如此一来,哪位领导在公车使用上违规违纪情况,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成为查处的直接证据,该做何处理,勿须再费口舍。监测到的违纪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宽怠,并及时曝光,接受公民监督,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既能保证公务出车,又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的冲动。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看来,广州此举确实堪为镜鉴,值得推广效法,期待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搭上每一部公务车的顺风车,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车私用现象,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切实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