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发一条短信让电饭锅煮饭;通过电脑操作,电视机、节能灯、电冰箱都会按要求开关;手机在手,随时随地看到千里外的人或物……这些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或将在10年后成为现实。  10年内——  手机或从3G到5G  以现在的智能手机、3G为起点,未来的十年内,通讯技术又会衍生出怎样惊人的发展?  是医生又是家庭保姆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十年,手机将延续现在的“多功能”变化轨迹——小小手机的身份会越来越多。  手机可以是个人随身的医务助理。你现在也许散步会带个计步器,有时会在家用家用血压仪自己量一下血压。但实现所有这些功能,手机其实是最好的载体。要知道,它可是人们随身携带的,只要加以改进,就能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人们的脉搏、血压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就能上传到你的家庭医生那里。  手机可以是家庭保姆兼保安,它可以提醒你各种注意事项,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如果独自在家,发生了突发事件,它通过自动的数码相机和定位功能,都可以帮你自动预警,连接到社区或者警务系统那里。记者近日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电信天翼手机,在南京,正在酝酿和“市民卡”结合拓展,以后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你的社保信息,这在近一年内就有望实现。而更多的手机内置身份证信息的功能,在未来十年内也有可能实现。  清晰度可媲美高清电视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手机的分辨率一般只是600×400像素,极少数是800×480像素,在近两年内,就可以达到大部分为800×480。十年内可到1280×800。”  也就是说,十年内,手机很可能清晰度可媲美笔记本电脑、高清电视机,在小小的手机上,你就可以享受到看高清电视、电影,和在电脑上玩3D游戏一样的视觉快感,而且还可以把手机里的影视、游戏,直接连接到高清电视和液晶电脑上放映。  从3G跑向4G、5G  在国际上,日本等地已开始建设4G网络。如果说现在的3G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将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  “在十年内,国内的3G用户将相对成熟,4G是很有可能出现的。甚至还可能达到第五代通信技术,即5G”,江苏移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5G还没有统一标准,但有消息称,韩国在研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下载一部DVD格式标准电影只需要几秒时间。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手机也能太阳能充电  手机要上网冲浪,要身兼多职,功能强大以后,耗电量肯定也越来越大。那怎样保证电量够用呢?工程师告诉记者,以后用户不用为这个问题担心。十年内,手机会出现多种更环保的充电方式。  首先是太阳能充电,目前已经有一些太阳能外接充电设备,十年内手机自身只要感受到太阳光,就能充电的功能,是很有可能实现的。还有就是蓝牙充电。你肯定知道蓝牙耳机,那什么是蓝牙充电呢?据介绍,比如手机的电压为20V,而只要具备同样电压的电器,比如笔记本电脑,小家电,放在手机旁边,手机就可以通过自身蓝牙装置从这些电器里汲取电量。这并不是“异想天开”,国外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另外,动能充电,把动能转化为电量,也是很有可能的。  本报记者 薛蓓  出差旅行,带个手机就全部搞定  周小星是江苏移动公司的一名数据工程师。以下是他向记者描述的十年后自己的“手机式”生存,虽然“纯属虚构”——从事移动最先进业务开发工作的周小星认为,按照目前的研发和应用速度,这些设想在十年内完全有可能实现:  出发了  手机视频“先睹”航班  2020年的一天清晨,早上七点,南京河西的一栋住宅楼内,江苏工程师周小星的家。  八点刚过,周小星开车从家里出发,他先接上住在附近的两位同事,再一起出发到机场去。这时,手机的导航功能已经启动,通过视频、短信等方式,告诉他:“目前,机场高速还没有出现拥挤情况,您可以选择从虎踞路上高架桥、再进入机场高速的最优路径,以躲开拥挤。我们还将继续提醒您最优路径”,自从这种手机实时导航普及以来,2020年,由于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最优道路,虽然居民的汽车保有量仍在增长,但上下班高峰时的拥堵路况已经少了很多。  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周小星的手机里跳出了一条新信息,提示他将要乘坐的航班已经到机场了,再点击一下,手机屏幕里,已经出现了飞机停在机场停机坪上的图像,画面下端的字母条,同时显示出这是几号停机坪,而航班乘客的登记口又是几号——这在2020年,一点都不奇怪,借助于先进的GPS定位,加上手机数码相机功能和3D屏幕显示,就可以搞定了。  到机场路上  手机“订”了现磨咖啡  八点四十分的时候,就快要到机场了,同事感觉有点渴了,不过没带零钱。周小星立刻“贴心”地打开手机的购物功能,为自己和同事预订了咖啡,这样当到达机场后,热气腾腾的现磨咖啡已经出炉。他们只要再刷一下手机验证,就可以直接在指定的柜台前喝上咖啡了,以节省登机时间。实际上,当手机开通了小额支付功能后,2020年的周小星,出门很少带零钱。  八点四十五分,他们的车子到达了收费站,紧接着再开入停车场。但在这两个“关口”,车子都没有停留,栏杆就已经自动开启,为车辆放行。原来,因为运营商和交通部门的合作,手机有自动扣费功能,当车辆进入收费站和停车场关闸,系统已经搜索到手机里的芯片信息,相关费用已经直接从手机账户里扣掉了。这样,他们一路畅通无阻,一点都没有浪费时间。  八点五十分,周小星和同事已经站在了机场候机大厅里,用手机在登机口一“刷”,身份证信息和在线购买的电子机票信息,就已经显示出来,他们的座位号也显示在手机上。九点刚过,他们登上了飞机。  处理文件  手机化身投影仪  这一天的中午,周小星们到达了北京。当然,一路上,手机就相当于一个“随身银行”,午餐、酒店住宿都已经事先通过手机上网预订,让他们的出差之旅格外畅通。在入住酒店的大堂,用手机的“电子钱包”功能,在刷卡机上刷一下,周小星和同事就顺利入住了。  下午,周小星处理了一些出差的公务。间隙,他还和在江苏公司的同事,用手机开了一个视频会议,在线交流工作中的问题。有一段时间,他又用手机收了一下几个工作上的新邮件,这些文件先直接在手机里修改,他觉得还不太满意,因为有些细节还不太能看得清。他迅速调整了一下手机,一个终端的文件演示功能启动了,手机瞬间变成了投影仪,文档被投影到了墙面上,“这下看清楚了”,周小星满意了,然后抬头看着墙面的清晰画面,开始在手机上修改文件。这一点都不神奇,在2020年,智能手机基本上都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商务功能,以帮助人们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下午四点了,终于忙完了大部分工作。周小星才想起,还有些“家务”没处理呢,幸好手机可以帮他的忙。他先打开手机的GPS“摄像头”功能,查看了一下在幼儿园里的孩子情况,镜头显示,孩子正玩得很开心。他放心地转换到另一项功能,给家里的“家庭信息机”发了条信息,让它记得过半小时,提醒接孩子回家后的老人定时吃药。“差点忘了”,因为看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南京傍晚的气温要降了,他再给家电发了几条信息,把家里的空调温度调整到最适合的温度,免得老人小孩着凉。这个“家庭信息机”,在2020年的城市里,已经很普及,它就相当于一个手机和家电及其他设备间的传感器,可以把手机的“指令”接收、集中起来,再传递给其他设备,让家庭生活非常方便,当然价格也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对话”家人  家庭相册实时传回  晚上八点了,忙完了一天的出差任务。周小星舒了口气,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与可爱的孩子视频通话,问问家里一天的情况。屏幕那头,家人的笑颜,如同面对面聊天,让他感到格外轻松自在。  九点多,忙碌了一天的周小星,正准备休息,突然手机里接到一个视频提醒:“您好,您今天的体温,有点升高。我们明天会继续帮您密切关注,请注意休息。”视频里传出医生体贴的面容和话语。原来,2020年的手机也相当于一个随身“医务助理”,它会随时感应手机机主的身体状态,测量体温、感受脉搏,并把一些和常规不同的异常数据,自动发送给指定的医生,医生再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提醒反馈。“谢谢,应该是和我今天出差比较累有关。我会早点休息的。”周小星感谢了医生善意的提醒。  十点钟,洗漱完毕,周小星准备入睡了。他发现手机由于也忙了一天,电量不多了。手机充电器没带,而这时又是晚上,不能进行太阳能充电了。怎么办?他不慌不忙地拿起手机,用手用力地甩动了十分钟,手机里的电量多出了一小格,足够一个晚上用了。原来,这时的手机已经有了“动能充电”功能,只要用力动一动手机,能把动能转为手机的电量。   里里外外,物联网让生活变简单  去年,“物联网”这个名词一路从实体经济,热到了虚拟经济,席卷了通信、股市等各个领域,堪称年度科技新名词。不过,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物联网究竟是啥东西?它真的能改变生活吗?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以及江苏移动、江苏联通相关专家。在业内专家的展望中,一幅物联网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画卷已清晰可见。  中国电信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物联网(传感网)研发中心的钱小聪博士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不远的未来图景:  许女士是南京的一位普通主妇。2020年,她的一天生活里,到处都离不开“物联网”的辅助了。  清晨七点,许女士还没有起床,屋内已悄然转换了一幅场景,闹钟自动开启,空调也调整到了适合白天的温度。这些,都是她每天预先设定好的,通过设到屋子里的传感设备,空调、家电等设备就可以精确“捕捉”到温度、光线的变化,自动转换程序。  感受到这些变化,许女士醒来了,带着惬意的心情,她躺在床上继续小憩片刻,并随手触摸了一下床边的控制屏,在屋子另一端的厨房里,咖啡机、吐丝炉就开启了,开始为她和家人制作早餐。  半小时后,送走了上班、上学的家人后,许女士想起:“今天有几位大学同学要到家里来,应该多买点菜了。”她走到厨房,扫了一眼冰箱中央的液晶屏。“哦,要添些蔬菜、水果和牛奶了”,她看到液晶屏上的显示,一边想着,直接在冰箱上按了几个键。按照通常的经验,大概半小时后,商家就会把她订的菜送上门。“原来,这盒色拉酱已经过期了”,她又看了一眼液晶屏,拿出一些过期或快到期的食品,扔进了垃圾桶。  她正在做着菜,家中的监控系统显示,小区的地下车库入口已有客人来访了,原来是车库里的传感器已经被触发。许女士赶紧按了下监控器。车库门就自动打开,指挥引导客人的车辆,到车库里停下。当然,如果是许女士自己开车回家,就更加方便,只要通过视网膜或指纹的验证,车库门就会开启了。  老同学聚会,聊得分外高兴。吃完饭,大家准备一起出门,许女士先在家中通过监控器显示屏了解了一下路况。刚出门,她忽然想起,厨房的电热水壶电源还开着,为了保险,她立刻按了一下手机,遥控切断了电源。同时,她又开启了家里的安防系统,这样一旦有陌生人进入居室,她就能在手机上看到,或接到彩信传来的图片。  玩了一个下午后,许女士在回家的路上,先通过手机,开启了家里的热水器,准备回家舒舒服服洗个澡,再为家人做一顿美味的晚餐了。  这时,她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一条信息:“您的孩子已在窗边停留了半个小时了,请您留意!”这是怎么回事?许女士赶紧打电话给孩子。原来,刚放学回家的儿子,站在窗前看看风景,调节一下视力,而他手腕上戴着的传感设备,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把这一“异常”情况传给了许女士。许女士吁了口气:“看来,还是物联网好”,原来,上个月她刚给老人和孩子装了这种佩戴在身上的传感器,当时还觉得没必要呢,现在顿时感到,有了这个,对老人和小孩的情况,就能更放心了。  延伸阅读  物联网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浪潮  记者从专家那里了解到,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以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物联网= 传感网(全面感知)+通信网(可靠传送)+应用系统(智能处理)。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十年后的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在我省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发机构,物联网不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会逐渐应用于生活的几大方面。  智能家居,就是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发一条短信指令就能让在家“待命”的电饭锅开始煮饭;通过电脑操作,智慧家居里的电视机、节能灯、电冰箱都会按要求开关……这些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就能轻松变成现实。  智能医疗。即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人在家庭中,你的生理指标就可进行自测,通过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有问题还可以紧急呼叫,平时则可以给你提供健康咨询、健康常识介绍。可以解决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  智能城市。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可以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技术,和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  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车管专家可以利用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进行实时调度管理,至于为车辆导航等更是小事一桩!  岳辰桦 薛蓓 范晓林  10年后——  网速比现在快几百倍  十年前,可能你还没有想到在高速飞驰的火车上也能无线上网、下载一首歌只要几秒钟。可如今,随时随地上网已经不是梦想。下一个十年,上网的速度和方便程度,还会在多大程度上挑战我们的预想呢?  江苏联通市场部经理张涌告诉记者,根据国外电信企业的实际运营经验来看,宽带互联网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必须具备无线宽带5-10倍的接入能力。从理论上说,十年内,宽带所用的光纤的通信速度可达到1000兆,甚至一万兆。十年内,这些千兆、万兆的光纤接入普通家庭,也就是说理论上,将是现在的宽带速度的几百倍,组建家庭式的高速网络将是近在咫尺。  “固网与移动的网络融合成为必然”,张涌说,有预测显示,未来三年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电脑上网用户,十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业务规模。3G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无线宽带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使上网冲浪、联网游戏、远程办公等摆脱了场地和环境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的无所不在。  “十年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会突飞猛进,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举个例子,现在无线上网下部电影要几分钟,而以后可能就只需要5秒钟。  2000年以来——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2000年千年虫(Y2K)问题到期,但由于各方的高度重视,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灾难性影响。当年3月,江苏诞生了第一个宽带用户。  2001年2月1日,中国电信开通Internet国际漫游业务。  2002年3月2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该公约的推出为建立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提供了保证。  2003年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  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网易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在纳斯达克暴涨。  2004年  6月20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宽带用户突破100万。6月30日,我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网民用户的一半。  2005年  以博客为典型代表的Web2.0概念开始流行在中国互联网。8月5日,百度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151美元。同年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6年  中国网络视频发展元年。宽带用户飞速增长和超过亿元美金的投资,让中国市场上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视频网站,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网站类型最集中的一次创业风潮。  2007年  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008年 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