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人文化天下收录关键词: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 科学仪器 】
  
  电科芯片:考古“黑科技” 再助文物留住“本色” | 矢志创新谋发展
  
  身着彩色的衣服与盔甲,头绑鲜艳的发带,形态和神态各有不同……这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本的颜色。然而,早期出土的兵马俑因发掘过程及出土后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保护,大部分都逐渐失色,人们只能通过照片看到保留完整色彩的兵马俑。
  
  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理念的进步,“留色”工作早已从“补救”演变为“预防+补救”。“兵马俑彩绘使用的是天然涂料生漆,这种特别的彩绘方式可以让粗糙的陶俑变得光滑,但也非常容易氧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保专家解释,尽管深埋地下2000多年,但刚出土的彩俑基本都色彩完好,迅速变化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加之独特的上色工艺是兵马俑“褪色”的主要原因。
  
  最大限度地降低文物发掘、转运、修复、存储等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就是“留色”的关键。
  
 
  
  “我们正在为秦始皇陵二号坑设计新建考古发掘与应急保护系统,能为兵马俑提供从发掘到进入库房的全流程闭环保护,最大程度为兵马俑留住‘本色’。”电科芯片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研发的发掘舱和实验舱各司其职。其中,发掘舱为兵马俑坑道定向研制,可实现发掘区域的全流程、全区域覆盖,还可随甬道移动并支撑拆卸拼装多次使用。彩俑一旦出土,即可得到最及时的全方位保护,支持考古专家直接在现场进行简单的紧急修复、应急保护工作。
  
  如果在挖出彩绘兵马俑的现场,有一个可移动的方舱,舱内湿度温度可控,还能通过渐进式环境参数调整,让兵马俑从出土开始一直到进入库房时,都保持湿度、温度环境相对恒定,从而实现文物从出土环境到应急保护环境,再到库房保存环境间的平稳过渡。
  
  这种设想,也将成为现实。
  
  “这套考古发掘与应急保护系统内包含环境控制系统、照明系统、科学仪器搭载平台、工作记录系统、废土运输系统、文物运输系统等分系统,具备文物发掘、文物保护、信息采集、文物转运等功能。”专家表示,有了这个考古“黑科技”,在发掘过程中,“人、土壤、文物”能安全有效地在舱内转移与运送,极大地完善优化了文物发掘、应急保护的整套工作流程。
  
  除了文物本体的预防保护,发掘过程的综合信息留存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为后期文物研究提供最原始的直接资料。
  
  “考古发掘工作一般会持续好几个月,因此,不管是文物的整理,还是发掘过程的记录,都需要事无巨细且‘有迹可循’。”专家表示,通过新建的考古发掘数字化记录系统、考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归档系统等信息化支撑体系,不仅可借助设备及编码系统实现“一俑一码”,还可支持溯源及三维重建,确保全面留存、归集、存储、管理、分析考古全流程数据。
  
  朱红、粉红、砖红、深绿、深紫......相信有了现代科技的助力,2000多年前的色彩将不再只是昙花一现。电科芯片将通过多项自主的技术手段、装备系统的集成研发和综合设计,形成更为完善的兵马俑考古发掘与保护综合解决方案,留住文物“本色”,树立考古事业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