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 无问芯穹 人工智能 实体经济
  
  无问芯穹夏立雪参加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人工智能的未来,需要敢想敢闯的年轻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了“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立雪,作为五位科技领域代表中唯一的人工智能产业代表受邀出席本次见面会。
 
  
  01
  
  从实验室灯火到产业星火
  
  当被问及“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为何选择投身人工智能领域”时,夏立雪向中外记者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夏立雪的科研之路始于清华园,在攻读博士期间,他一直专注于软硬件联合优化技术,并致力于通过算法与芯片的协同设计释放硬件的极致性能。随着2022年底基础大模型展现出通用能力,夏立雪和他的团队看到了利用“一套软硬件系统赋能千行百业”的可能性,这也点燃了他创业的决心。夏立雪表示,要通过实践探索技术突破与需求结合的路径,让AI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像水电煤一样流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更简单地把人工智能用起来。”
 
  
  02
  
  年轻的事业与年轻人的事业
  
  当记者问及,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的见证者和奋斗者,在各自领域中感触最深的变化和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时,夏立雪特别引用了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调研时所说的话:“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人工智能的创新往往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与青年人敢想敢闯的精神高度契合。谈及此,夏立雪自豪地提起自己年轻的团队:“我们在公司成立早期曾取得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成果,能够让人工智能算法在硬件上的计算效率取得三倍以上提升,而这项突破的第一作者,是位年仅24岁的女研究员,这样的案例在无问芯穹的团队中甚至不是特例。”目前无问芯穹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这群年轻人们正在用代码和实验,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产业落地的基石,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03
  
  科技强国的“冲刺”与“长跑”
  
  谈及做好科技工作、推动科技强国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和信念时,夏立雪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要同时锻炼好“冲刺能力”和“长跑心态”。他解释说,“冲刺能力”是指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例如无问芯穹的团队在研发视频生成大模型LPU IP时曾连续奋战两个月,最终以全华班阵容首次获得FPGA最佳论文奖,这是亚洲国家首次取得这样的成就。而“长跑心态”则是指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他强调:“我们不仅要做科研、做落地,还要关注每个人的长期成长,将知识给传承、沉淀下去,实现长期主义的价值转化。”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夏立雪还强调,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并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普惠。他也鼓励更多年轻人敢于挑战未知,用好奇心和创造力引领未来的科技变革。
  
  04
  
  让人工智能长出“中国根系”
  
  从清华实验室的深夜灯火,到无问芯穹以“M × N”的国产芯片与大模型高效协同燎起的产业星光,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夏立雪用十年光阴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刻下足迹。谈及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人工智能将会更智能,但也将以更‘亲民’的价格走进每个人的生产生活。”他也指出软硬件联合优化对推动AI普惠的重大意义:“当算法效率提升1%,当硬件功耗降低1%,背后可能是一座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转,或是千万中小企业创新门槛的降低。成本下去了,普及率就上来了。”
  
  见面会的尾声,夏立雪表示:“我一直谨记导师的话,工科的价值,在于促进最前沿的技术从‘顶天的书架’走向‘立地的货架’。”如今,他正带领着一群同样热血的青年,把论文里的公式变成工厂里的流水线,把实验室的代码变成千万企业的“数字水电”,为中国人工智能的自主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推荐阅读
  
  关于无穹
  
  无问芯穹(Infinigence AI)作为国际领先的AI基础设施企业,致力于成为大模型时代首选的算力运营商。依托“多元异构、软硬协同”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了连接“M种模型”和“N种芯片”的“MxN”AI基础设施新范式,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元芯片上的高效协同部署。无问芯穹Infini-AI异构云平台基于多元芯片算力底座,向大模型开发者提供极致性价比的高性能算力和原生工具链,为大模型从开发到部署的全生命流程降本增效。
  
  无问芯穹以“释放无穹算力,让AGI触手可及”为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普惠AI,让算力成本实现万倍下降,如同水电煤一般为千行百业注入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