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苏州机器人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制造业】
 
  媒体聚焦丨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剑指2000亿!
 
  媒体聚焦
 
  日前
 
  苏州发布了一批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要素名单
 
  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引领带动作用
 
  推进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包括:
 
  ▪常熟智汇未来具身机器人创新谷等8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等10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高能级创新平台”;
 
  ▪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0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优质领航企业”。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结合的产物,正引领着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的高度,从国家到地方,都把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方向之一。具身智能机器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当前,以工业体量大、制造产业链配套全、营商环境优为特色的苏州,正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苏州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已累积了良好的基础
 
  ▼
 
  目前,苏州市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形成了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苏州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第三位。
 
 
  苏州各地也纷纷布局发展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态势
 
  ▼
 
  ▪家用服务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吴中区、苏州高新区、相城区;
 
  ▪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昆山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
 
  ▪医用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高新区;
 
  ▪系统集成应用企业主要集中在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和吴江区;
 
  ▪核心零部件(软硬件)企业在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广泛分布。
 
  在苏州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
 
  也在持续优化
 
  ▼
 
  政策供给方面>>
 
  研究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努力建设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样板城市。
 
  技术创新方面>>
 
  核心零部件、服务机器人等优势环节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多项国际领先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多项省级以上智能机器人攻关项目陆续启动;一批市级机器人创新联合体陆续建成。
 
  平台建设方面>>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获批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入围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江苏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启动建设。
 
  标准建设方面>>
 
  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建设;一批重点企业主导参与国际标准10余项、国家标准超50项;多家企业获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
 
 
  苏州已集聚了一批
 
  优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
 
  机器人小麦的创造者魔法原子是一家在苏州吴中区成立仅一年的创业公司,也是一家专注于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的全球化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具备从自主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链条能力,并且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涵盖全自研力矩电机关节、驱动器、控制器及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同时在运动控制、导航、多模态感知、具身操作等算法领域持续深耕,致力于打造软硬件性能卓越的通用机器人产品。从工业制造到商业服务,再到家庭市场,公司最近发布了“千景共创”计划,将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今年小麦将实现量产,出货量达数百台。
 
  领跑未来
 
  苏州又将如何抓住这一轮
 
  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
 
  ▼
 
  苏州将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发展路径,紧扣具身智能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的技术特点,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核心部组件的技术突破,加快实现产品供给、应用推广、产业集聚。
 
  苏州的“小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重点培育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达1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制造、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