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点赞!万勋柔韧机器人变身“超级航标工”,引领航道运维智能化新高度
【ZiDongHua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万勋 柔韧机器人 智慧交通 高质量发展】
中国交通报点赞!万勋柔韧机器人变身“超级航标工”,引领航道运维智能化新高度
近日,交通运输部主管媒体《中国交通报》在“智慧交通”版长篇刊发报道了长江航道局上海航道处在航道运维领域的智能化创新实践——采用万勋科技柔韧机器人进行航标养护。这一实践不仅彰显了我国水运交通智能化升级的行业高度与创新活力,也为更多交通运维、市政管理工作树立了创新标杆,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事实上,无人机等智能化手段在航道运维场景中已十分常见,但却仅局限于拍照、巡检、测绘等“非接触式”任务,无法完成需要物理接触的作业。相比之下,万勋科技猎户座系列空中柔韧机器人,凭借业内首创的“柔韧机器人+无人机”模式,以柔韧肌肉+触觉AI构成的柔性具身智能架构,在保留无人机大范围机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空中精细化、智能化作业能力,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江面作业场景,将航道运维的智能化水平再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围绕航标清洗、航标灯维护等作业场景,万勋科技携手上海航道处打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中国交通报报道全文:
“看,这就是我们的‘超级航标工’。”
待记者走近,只见这位“航标工”手持漆黑铁爪,虽身材低矮,但容貌甚伟、气度不凡;没等细细打量,“航标工”周身气息陡然变强,轻轻一跃,便来到几十米开外的航标上空,不一会就将航标灯精准地安装在航标上……3月6日,长江常熟段江风飒飒,记者跟随长江航道局上海航道处(简称长江上海航道处)“航道14109”航标船,见识了无人机养护航标灯的“神操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会场之外,长江上海航道处积极探索航标维护智慧新模式,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技术不断完善,取得了无人机养护航标灯、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网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使得冒着风浪爬上座座航标的艰苦工作条件得以改善。
单次作业从几小时缩短至30分钟
长江上海航道处负责从江阴黄田港到太仓浏河口131公里的干线航道,水运尤为繁忙,沿线设置了800多座航标。站在航标船的甲板向两侧望去,10多公里宽的江面上,各式船舶排成一条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长龙,看不到尽头。

“江面这么宽,这些船可以随便开啊,为什么都在跟行?”记者好奇发问。
“这里是长江的最下游,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会形成暗滩藏在水下,船舶贸然行驶很容易发生碰撞或搁浅等事故。”长江上海航道处综合办公室主任洪皓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摊开航道图。由图所示,我们所处的这一段总共有三条航道,江水之中暗滩丛生、两岸码头众多,航道情况十分复杂。“这里日均船舶断面流量在3000艘以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洪皓说。

航道如此繁忙,航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过去换航标灯可真不容易,我们坐着小艇,趁着高潮才能靠近江心洲的岸标,有时候浪大,小艇根本靠不上去。就算靠上去了,工作人员还得小心翼翼地顺着梯子爬上岸标,遇到落潮还有可能困在标上。”航道14109航标船船长王成兵有着20余年的航标养护作业经验,但说起爬标换灯,依然感到“头大”。
使用无人机后,单次作业时间从过去的几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长江上海航道处技术人员王凯说,上个月,他们又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航标清洁维护,是无人机在航道维护应用场景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万勋AP30-P2柔韧机器人执行航标清洗作业
宽容环境激发原始创新
“可以在长江两岸建上一些无人机巢,让无人机自动充电作业,就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一样。”“把无人机放在皮卡上,沿岸作业,这样效率更高,也更经济。”……一路上,洪皓和王凯讲解无人机之余,总会不时分享他们的奇思妙想。
*万勋AP30-N1柔韧机器人执行航标更换作业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处里的科技创新氛围既具有竞争性又相对宽松自由。”王凯拿无人机换航标灯项目来举例,“因为江面大风,我们前期踏勘的小型无人机坠机受损。一开始担心被批评,没想到领导不仅没生气,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也算积累了经验。”
继2024年后,“低空经济”今年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低空经济的“火车头”和“先行棋”,低空物流将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场景。
“旋翼无人机的运载场景几乎都需要人工上下货,航道处这种抓和放完全无人化的场景还是第一次遇到。”长江上海航道处无人机技术支撑单位,万勋科技研发的仿生柔韧臂,为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低空物流中的使用场景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长江上海航道处深挖航道数据潜能,提升航标智能化管理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获得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结合重点项目申请多项专利。
在洪皓的“科普”下,记者了解到长江上海航道处辖区是典型的感潮河段,即江水的流速流向会受海水的潮汐作用而明显改变。潮起潮落,顺势船舶得以加速前行。当前,科技创新大潮澎湃,无人机等新兴技术涌流强劲,顺势而为、拥抱科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必将迎来更多“增长点”和“加速度”。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平台转发数:1次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