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自动化科技

1:罗锡文从2003年起率领团队开展了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导航定位、路径跟踪、电液转向、电机转向、速度线控、机具操控、自动避障、主从导航、车载终端和系统集成等技术,这些技术都己应用在高州“无人农场”中。

2:4月14日,长沙市望城区,一片200余亩的“无人农场”,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自动化科技,用一部手机即可对农场机械设施进行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自主决策、作业,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3:4月11日,益阳市赫山区智慧农业育秧工厂,技术人员在观察秧苗的长势情况。该工厂采用“W”型循环立体运动育秧苗床,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5G智慧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科技手段,育秧成本低、效率高、品质好。

 

 

 

湖南:全面提升农业自动化科技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4月14日,长沙市望城区乌山街道八曲河村,绿缘家庭农场负责人任亮在保养自己发明的“黑科技”农机设备。

  4月8日,浏阳市沙市镇沙市村,种粮大户许海明(右)操作着插秧机在机插早稻。

  4月8日,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滩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智慧温控大棚,应用现代化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种植大面积实现智慧化,提升了绿色蔬菜种植效率。

  4月10日,宁乡市双江口镇,湖南极和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熊志平操作着农业无人机在田间喷洒作业。

  ▲4月11日,益阳市赫山区智慧农业育秧工厂,技术人员在观察秧苗的长势情况。该工厂采用“W”型循环立体运动育秧苗床,搭建了“物联网+大数据”5G智慧控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育秧成本低、效率高、品质好。

  ▲4月13日,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水稻种植基地,村民操作水稻抛秧机在田间机抛早稻。

  4月8日,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滩头,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与河流、村庄、农田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新画卷。

  4月11日,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智慧农业第一村”,村民在5G智慧农业植物工厂里劳作。

  图/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4月14日,长沙市望城区,一片200余亩的“无人农场”,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一部手机即可对农场机械设施进行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自主决策、作业,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益阳市赫山区的智慧农业育秧工厂,3000多平方米现代化温室大棚,一盘盘待栽插的秧苗郁郁葱葱,一台台高大整齐排列的循环立体运动式育苗设备上下循环,让秧苗充分照射,为万余亩稻田提供机插秧苗。

  ……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湖南,正在以高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智慧农业、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确保粮食稳产,生产效率提升。

  “从浸种催芽、高速播种线播种,到密室叠盘催芽、苗场培育,全是流水线生产。”智慧农业育秧工厂负责人薛永强告诉记者,“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定制化生产,省工、省田、省成本。”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农机“千社工程”、农机推广服务“331”机制、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等硬核政策,大力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广东: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助“粤西粮仓”稳产增收

 

  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了解到,该基地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茂名实验室)主任罗锡文指导建设的。他带领团队在高州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在这片3000多亩土地上,努力打造建设广东茂名地区首个“全程机械代,部分无人化”的“无人农场”。

  白色车头、带有10个绿色排种器的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采用的是“同步开沟起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直播机在田面同步开出蓄水沟和播种沟,播种沟位于两条蓄水沟之间的垄台上,排种器将稻种有序地播在垄台上的播种沟中,增加了稻种入土深度,减少了倒伏,可节省水稻用水30%以上,还可减少甲烷排放。

  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正在田间作业。新华网发 冯荣鑫 摄

  “无人农场”的一小步,是现代农业进程的一大步。罗锡文从2003年起率领团队开展了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导航定位、路径跟踪、电液转向、电机转向、速度线控、机具操控、自动避障、主从导航、车载终端和系统集成等技术,这些技术都己应用在高州“无人农场”中。

  无人驾驶的旱直播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网发 冯荣鑫 摄

  高州,七山一水两分田,对于零星碎片的“小块田”是否能用机械化作业呢?罗锡文说,“小块田”也能机械化作业,但需要研发小型的农业机械,其工作效率比大地块低。他建议,要通过小并大、弯改直、坡改平等举措,进行宜机化改造,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因地制宜地扩大经营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高州全市承包土地面积超过75万亩,已累计流转超31万亩,有效将零星碎片的“小块田”转变成集中连片的“大块田”,推动规模化生产。

 

 

 

  未来,这片3000亩的水稻生产将努力实现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机械化,部分无人化生产,助力“粤西粮仓”高效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