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科技赋能海工装备|全球首艘!珠海“湾区伶仃”号养殖“航母”下水
【ZiDongHua 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珠海海洋发展集团 海工装备 养殖平台 海洋牧场 自动化科技 】
全球首艘!珠海“湾区伶仃”号养殖“航母”下水
5月27日,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航通船厂顺利下水,预计今年8月交付运营。
NEWS
八万立方米“水下宫殿”:
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
“湾区伶仃”号由珠海海洋发展集团历时13个月打造,是世界首例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个“水下宫殿”。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
“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湾区伶仃”号建成后,可年产3000—5000吨鱼,是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
NEWS
智慧中枢:
打造智能化“渔旅”融合海上渔场
“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鱼鳍”,3.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它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搭载高精度的GPS、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为养殖人员作提醒。“湾区伶仃”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湾区伶仃”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减少水阻力,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
不仅如此,“湾区伶仃”号还配有观光甲板、休闲住宿,未来将同步推出海洋科普研学、生态垂钓体验等服务,通过“渔业+文旅”多元业态融合促进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湾区伶仃”号是珠海打造海洋牧场新标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珠海范式”的关键“底座”。该工船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
经略海洋,挺进深蓝。下一步,珠海海洋发展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养殖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今年8月交付运营,深入探索和践行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珠海“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珠海方案”。
评论排行